近七成港青認為社會影響力比外國青年低逾六成青年仍對香港未來十年抱有希望 認同港青影響力將增強
隨著香港社會開始意識到港青行動力的冒起,年青人影響力已成社會輿論焦點。可是,一直以來香港年青人對自身的影響力、對社會未來十年的發展,以至與其他發達都市年青人的比較在社會上都較少探討。
全球最大學生組織AIESEC 的香港總會在1月19日(星期六)的青年影響力論壇上公佈了一項有關香港青年人對未來及其社會影響力的問卷調查結果,以了解近年積極爭取發聲的下一代的看法。是項調查於本月初進行,共訪問了420名年齡介乎18至25歲的香港大學生及大學畢業生。
AIESEC香港總會的調查發現,有近七成受訪青年認為現時香港年青人的社會影響力,較其他如新加坡、倫敦及紐約等已發展城市的年青人為弱,主要原因為香港青年缺乏社會承擔(40%)及缺乏國際思維(31%)。與此同時,超過六成受訪青年認為十年後的香港年青人社會影響力會比現今的年青人強,亦有六成受訪者表示對十年後的香港社會抱有希望,反映受訪者對未來青年的社會地位寄予期望,但承認現今其影響力在相對之下仍不及多個國際大城市。AIESEC香港總會會長黃喬熙指出,「香港年青人在本地的教育及文化環境下,應透過參與社會服務及義務工作提高對社會的認知及責任,更應積極往海外交流及實習,切身處地去感受文化衝擊以擴闊國際視野。」
調查更發現,對十年後的香港社會抱有希望的受訪者之所以有此願景,大部分是基於「經濟穩定」(41%)及「生活環境良好」(32%)的因素;反觀對十年後的香港社會不抱期望的受訪者,則有七成半將原因歸咎於「政策不民主」(39%)以及「社會不公」(35%)。年青人對香港未來意見紛紜,黃喬熙指出,「這結果反映了現今大專青年已培育了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加上資訊流通,令各種意見都能在社會上發展。」
對十年後年青人有期望
現青年影響力仍遠遜他國
調查發現,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的年青人超過半數,但近七成半受訪者仍然表示現時的港青並未擁有他們心目中「最需具備的素質」。受訪者對香港年青人最需具備的素質,看法各有不同,37%選擇「實踐理想」,30%選擇「關心社會」;可喜的是,即使香港年青一代常被詬病為拜金一族、物質主義過盛,但選擇「享受生活」為最需具備素質的受訪者僅佔3%,證明年青人較為重視傳統觀念如實現目標及照顧社會需要等。
黃喬熙表示,「是次調查反映香港年青人認為自己及同儕的社會表現和地位,與理想中仍有一段距離。而AIESEC由大學生及年輕畢業生組成,非常了解社會年青一輩的聲音。」提及AIESEC作為全球最大的青年組織,黃續說,「香港的年青一代明白事理,能準確了解香港與其他大都市相比之下的不足之處。我們對香港年青人的領袖潛能很有信心,只要年青人能夠積極訓練自己的領導才能及世界觀,則可在本地及國際舞台上使其年青聲音得受重視,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調查發現,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的年青人超過半數,但近七成半受訪者仍然表示現時的港青並未擁有他們心目中「最需具備的素質」。受訪者對香港年青人最需具備的素質,看法各有不同,37%選擇「實踐理想」,30%選擇「關心社會」;可喜的是,即使香港年青一代常被詬病為拜金一族、物質主義過盛,但選擇「享受生活」為最需具備素質的受訪者僅佔3%,證明年青人較為重視傳統觀念如實現目標及照顧社會需要等。
黃喬熙表示,「是次調查反映香港年青人認為自己及同儕的社會表現和地位,與理想中仍有一段距離。而AIESEC由大學生及年輕畢業生組成,非常了解社會年青一輩的聲音。」提及AIESEC作為全球最大的青年組織,黃續說,「香港的年青一代明白事理,能準確了解香港與其他大都市相比之下的不足之處。我們對香港年青人的領袖潛能很有信心,只要年青人能夠積極訓練自己的領導才能及世界觀,則可在本地及國際舞台上使其年青聲音得受重視,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黃喬熙寄語,「我們支持年青人到世界各國累積工作經驗,使下一代能在香港現時國際都會的基礎下繼續培育其國際公民意識。此外,我們亦鼓勵年青人參與社會服務、培養領袖才能等,以讓年青人增加社會優勢。」
實踐理想較享受生活為要
普遍仍未達理想素質
AIESEC每年透過在113個國家/地區的網絡,為全球超過二萬名大專生會員提供海外實習的機會。去年有超過200名本地大學生透過AIESEC香港分會到包括美國、德國、波蘭、巴西、肯亞、杜拜、土耳其、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實習,同時也有超過60名海外青年來香港進行實習工作。來自加拿大的俄羅斯裔青年Artem Milkov,透過AIESEC現正在瑞銀(UBS)的香港分公司實習。他表示,「香港年青人對比起加拿大及俄羅斯的年青人,都更具上進心及懂得靈活變通。」同樣透過AIESEC在瑞銀實習的日籍青年植山晉次指出,香港社會比大部份亞洲城市都國際化,年青人有很多機會接觸異國文化。來自德國、畢業於牛津大學的Till Kraemer在一位AIESEC舊生成立的社企互文教社實習,向本地學生貫輸社會創新及國際視野的概念。他認為香港年青人雖然思緒靈敏,但卻普遍欠缺跨文化觸覺,亦對國際時事認知不足。
AIESEC每年透過在113個國家/地區的網絡,為全球超過二萬名大專生會員提供海外實習的機會。去年有超過200名本地大學生透過AIESEC香港分會到包括美國、德國、波蘭、巴西、肯亞、杜拜、土耳其、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實習,同時也有超過60名海外青年來香港進行實習工作。來自加拿大的俄羅斯裔青年Artem Milkov,透過AIESEC現正在瑞銀(UBS)的香港分公司實習。他表示,「香港年青人對比起加拿大及俄羅斯的年青人,都更具上進心及懂得靈活變通。」同樣透過AIESEC在瑞銀實習的日籍青年植山晉次指出,香港社會比大部份亞洲城市都國際化,年青人有很多機會接觸異國文化。來自德國、畢業於牛津大學的Till Kraemer在一位AIESEC舊生成立的社企互文教社實習,向本地學生貫輸社會創新及國際視野的概念。他認為香港年青人雖然思緒靈敏,但卻普遍欠缺跨文化觸覺,亦對國際時事認知不足。
去年在香港大學畢業後,與幾名AIESEC友好組織青年團體Laughfull的王慧盈,則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他們認為,只要社會不同界別互相包容,減少爭拗,則青年人以至整個香港的影響力皆可提升。曾透過AIESEC到土耳其的志願機構實習的香港大學學生張嘉倫則表示,香港社會充滿機遇,具備客觀條件助年輕人發揮所長,年青人應珍惜社會給予的機會。
當日出席AIESEC青年影響力論壇的,尚有2012年十大傑出青年、劇團「好戲量」主席賴恩慈、美國輝瑞科研製藥香港區總經理梁國強先生、2012年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會長伍進超,以及Euromoney雜誌的會議經理Hamilton
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