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功夫三百年 - 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各派功夫招式 以科技薪火相傳
第二屆「香港文化節」 將以「客家功夫三百年 - 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展覽打響頭炮。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及中華國術總會 合辦﹔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及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籌劃,將於 9 月 2 日至 30 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開放予公眾參觀。
「客家功夫三百年 - 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 」展覽是一個穿越時空的旅程,探索客武術的起源、發展和未來的傳承。 客家文化是南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尤其是廣東文化的重要支流。三百年來,客家人因逃避戰亂或其他原因,斷續的從他們的祖家粵東移民到香港。千百年來客居異鄉,爲爭取土地和資源以確保生存而不斷與本地人發生爭鬥的歷史和生存狀態,使客家人磨練出一種尚武、保守、排外的民族性。所以,客家的武藝在嶺南武術文化中 為最出衆、最注重實踐之一,同時亦是目前公認的中國南方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武術遺產之一。通過傳統 媒體及新媒體,本展覽將透析傳統武術精髓,追本索源,前瞻未來。
展覽詳情﹕
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五(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一號)
展覽日期 ﹕ 2016 年 9 月 2 日至 30 日
展覽開放時期﹕ 星期一、三至五,上午 10 時至晚上 6 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門票資料: 免費入場
籌備三年 展示全球首個新媒體功夫展覽
由於 香港 地域與廣東相接 ,本 地武 術受 廣東 武術 的影 響最 早亦最深。 三百年 來,客家武術隨著人口遷移和文化交流移植香港,分佈於香港各客家圍村。隨著年代過去,大部分功夫門派傳承人年事已高,自古以來依賴身傳口授的各種肢體力學模型未能傳至下一代,以致某些門派日漸委縮,功夫知識面臨失傳的危機。這使為門派知識技術做系統記錄的任務更為重要,同時協助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薪火相傳,從而有效進行保育工作。
是次展覽是中華國術總會與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自 2013 年合作,利用三維動態影像技術,建立全球首創「香港武術活態資料庫」的成果。這個資料庫是首個以突破性的三維動態影像擷取技術,以每秒 120 格的幀率捕捉人體於三維空間的活動,務求最準確地紀錄及保存功夫的一招一式。對將來的功夫教學,及此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承傳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香 港文 化 節以及 非 物質 文 化遺產 地 脈協 會 創 辦人 趙式慶先生介 紹今 年 文化節 的 背後理念時表示﹕「在全球化下傳統文化被削弱,保育方式亦需與時並進,數碼科技成為重要的保育工具,為傳統文化注入生機。」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邵志飛教授表示﹕「這展覽是文化遺產與數碼技術融合的國際基準。透過靈活及巧妙地運用高端技術,例如全息影像、虛擬實景、擴增實境、互動視頻遊戲等,以驚喜及寓教於樂的方式,把客家功夫的傳統生活重現。」
功夫的藝術體現
展覽更邀得澳洲迪肯大學 (Deakin University) 、德國藝術家 圖途(Tobias Gremmler) 及其他媒體藝術家以功夫動作為藍本,製作動畫,將功夫的套路及轉動的 形態以抽象的 藝術形式 呈現- 將人 體化 作點 線, 串連 著步 法的 轉向 及繁 複的 招式 ,以 輪廓表達功夫的複雜性,而師父們卻又能游刃其中的美學。
大會於展覽期間將設有講座,讓市民對功夫文化有更深入認識﹕
1. 講座: 數碼時代中的文化遺產(英語)
在全球化影響下,傳統文化備受衝擊,而數碼科技成為可資利用的保育工具。是次講座,各位專家學者將會探討在數碼時代中,如何結合傳統與科技,以嶄新的方式去詮釋、保留甚至是活化傳統,以免賴以口傳心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步向失傳的危機。
日期
2016 年 9 月 3 日
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時間
上午 10 時至 12 時
下午 2 時至 4 時
演出/講者
第一節 - 講座及圓桌會議
講者: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圓桌會議參加者:
鄒興華先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Sarah Kenderdine 教授
新南威爾士大學
奥雷•伯曼先生
國家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李松先生
國家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羅諾德博士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
施潤發先生
數碼發展策劃,亞洲藝術文獻庫
第二節 - 講座
講者: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Sarah Kenderdine 教授
新南威爾士大學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Harald Kraemer 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盧敬之博士
築波大學圖書資訊媒體學系副教授
趙格華博士
Lecturer,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金由美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director, China Studies Arts Stream, 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aculty of Art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施潤發先生
數碼發展策劃,亞洲藝術文獻庫
參加方法
每場名額 50 人。敬請致電或網上預約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 (852) 2559 9436
http://hkculturefestival.com
大會於展覽期間將設有講座,讓市民對功夫文化有更深入認識﹕
1. 講座: 數碼時代中的文化遺產(英語)
在全球化影響下,傳統文化備受衝擊,而數碼科技成為可資利用的保育工具。是次講座,各位專家學者將會探討在數碼時代中,如何結合傳統與科技,以嶄新的方式去詮釋、保留甚至是活化傳統,以免賴以口傳心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步向失傳的危機。
日期
2016 年 9 月 3 日
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時間
上午 10 時至 12 時
下午 2 時至 4 時
演出/講者
第一節 - 講座及圓桌會議
講者: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圓桌會議參加者:
鄒興華先生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Sarah Kenderdine 教授
新南威爾士大學
奥雷•伯曼先生
國家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李松先生
國家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
羅諾德博士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
施潤發先生
數碼發展策劃,亞洲藝術文獻庫
第二節 - 講座
講者:
邵志飛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總監
Sarah Kenderdine 教授
新南威爾士大學
趙式慶先生
中華國術總會執行董事
Harald Kraemer 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盧敬之博士
築波大學圖書資訊媒體學系副教授
趙格華博士
Lecturer,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金由美博士
Assistant Professor and director, China Studies Arts Stream, 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aculty of Art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施潤發先生
數碼發展策劃,亞洲藝術文獻庫
參加方法
每場名額 50 人。敬請致電或網上預約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 (852) 2559 9436
http://hkculturefestival.com
中國傳統文化本位的原則下,努力確立中國傳統身體運動形式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與地位,確保國術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的進程中,可持續發展。
有關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
雖然近代有很多學者對香港客家村落的祖籍源流、遷移路線、文化及方言作出不少研究與探討,當中最知名者有羅香林教授。可惜對客家功夫及其相關文化如客家麒麟等方面著墨不多,甚至被忽略。到了現在,很多客家功夫傳人年紀已漸老邁,由於社會環境急劇變化,導致傳承方面面對種種困難,並且日趨嚴峻,有見及此,一眾客家功夫携手成立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為保育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出點綿簿之
力!
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 - 香港城市大學
互動媒體與電算應用中心的使命在於推動及發展電算應用的核心競爭力,包括電腦科學與工程學,數據視覺化,數碼化人文學,新媒體科技與創意藝術 。ACIM 為大學的創意媒體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和其他跨學科的研究組織提供了協作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