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好戲連場~《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馬丁路德金「民權人生路」畢彼特繼《被奪走的十二年》後 又一撼動人心監製力作





























 

>>好彩趕到呢日上此片影評。
 為何此片好看。
好看不在於畢彼特,而是此片的位置。
是,此片故事發生在Selma,亦即是「血腥星期日」。
對於香港人來說,只是一個故事。
但對於美國人來說,不是因為馬丁路德金,而是對美國整個地方歷史。
你以為一定令人熱淚如畢彼特之前另一片作。
沒有,冷靜得令人驚訝。
今次他沒有讓黑人有幾慘也沒有講馬丁路德金有幾勁。
反而著墨於故事,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因為發生在Selma,亦即是「血腥星期日」。
 對於他的野心,已不是想拍一套荷里活大片,而是拍一套屬於世界的故事。
>>想一提是此片故事內的一群人都是牧師,比一般的電影更勁,所以也讓人更明白他們為何願意為馬丁而付出。
為何馬丁行了一半折返轉頭,只因他明白有多少位牧師和傳道者會犧牲。
所以,此片可以視為一套民運電影,但也可以視為一套教牧電影。
同時,畢彼特也沒有只看馬丁的功能或神格化,而是他每一步也是以人為先,他與太太之間故事。同時,又有多少人因為他而影響整個美國。
最尾的故事,便可看到馬丁路德金對美國的影響力有多深。



畢彼特繼《被奪走的十二年》後 又一撼動人心監製力作
無懼暴力打壓 走出民主之路
大熱角逐奧斯卡最佳電影
國際傳媒口碑激讚 Rotten Tomato 99% 好評
「睿智編劇、鏡頭生動、節奏緊湊、演出精彩,這電影是罕見的例子,成功表現
出歷史上一個感人至深的時刻。」 –Hollywood Reporter
「導演從政治、心理上,敏銳地描繪馬丁路德金的傳奇故事,亦令那場壯大的社
運生動得彷彿是剛剛發生。」 –Variety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是今年最佳的美國電影之一
──應該說是最好的一部!」 –The Wrap

繼 上次《被奪走的十二年》(Twelve Years a Slave)成功衝擊奧斯卡,勇奪「最佳電影」等多項殊榮後,畢彼特(Brad Pitt)再次獨具慧眼,監製講述「民權英雄」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發動全國公民抗命的電影《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這部激昂動人的作品,在被視為極具指標性的「美國電影學會(AFI)電影節」全 球首映後,立即獲各大國際傳媒一致激讚,掌聲中問鼎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殊榮!

一句「I Have A Dream」聞名全球的馬丁路德金,由實力影星大衛奧伊羅(David Oyelowo)飾演。近年他晉身荷里活後,在多部大片中都擔任重要配角,當中包括《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烈探狙擊》(JackReacher)及近期大熱的《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都表演搶眼。今次他在《馬丁路德金-夢想之 路》擔任主角,令他在國際影壇上登上新高峰,多份影評盛讚大衛奧伊羅演出非凡,亦為他奪得多個影壇「最佳男主角」殊榮!

電影雲集多位實力派紅人包括《甜心先生》(Jerry Maguire)金像男星古巴高汀(Cuba
Gooding Jr.)、格林美得獎歌手Common、金像提名男星添洛夫(Tim Roth)等;名咀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亦有參與演出,而且出任監製一職,對這部見證歷史一刻的佳作充滿信心!

橫掃各大影壇獎項 頒獎台上為自由高唱「勝利之歌」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意義不凡,感動各大影展評審,在多個影壇頒獎禮上大放異彩。除了男主角大衛奧伊羅屢獲提名外,女導演艾娃杜維奈(Ava DuVernay)及主提曲《Glory》亦賺得不少歡呼聲。
對 電影深有抱負、旨在為人民發聲的艾娃杜維奈,在2012年首次執導電影《Middle of Nowhere》時,已奪得Sundance影展「最佳導演」等不少獎項;今次憑《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再下一城,不但又一次得到多個獎項肯定,更獲提 名金球獎「最佳導演」,出色表現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由有份在電影演出的歌手Common及樂壇紅人John Legend為電影創作的主題曲《Glory》,更勇奪今屆金球獎「最佳歌曲」大獎,並將在奧斯卡角逐同一項殊榮;大熱聲勢,這把「自由的聲音」將成為今年影壇的年度之歌。
《Glory》MV:http://youtu.be/ZzbKaDPMoDU

堅持和平抗爭、追逐「夢想」的人民英雄:馬丁路德金
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位美國牧
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被視為美國民權的象徵。

馬 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他出生時原名米高金(Michael King),但其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為他改名為「馬丁路德金」。憑藉他卓越的演講技巧和過人勇氣,成功令國民及政府重視 種族歧視的問題,並且制定民權法案,保護非裔美國人的權利。


「和平抗爭」的表表者
身為基督教牧師的馬丁路德金,深受耶穌基督與基督教的教義影響──他的非暴力抗爭的理念,就來自《馬太福音》中耶穌的山上寶訓:「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另一邊也轉過去由他打。」以及「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另一方面,馬丁路德金亦受印度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那成功的非暴力獨立運動影響。1959年終於如願走訪印度,而這趟旅程亦使他更了解非暴力抗爭的內涵,決意獻身於民權運動。


馬丁路德金的「民權人生路」
自1955年起,馬丁路德金不斷書寫、演講、組織非暴力的抗議,以及大規模的示威運動:
1955年,領導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巴士運動。
1957年,協助建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CLC)。
1962年,擔任SCLC首任主席。在任期間,馬丁路德金在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雖然失敗收場,但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與粗暴的警方形成強烈對比。
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並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向世人描述他的抱負:一個沒有種族隔閡的世界。
1964年,因馬丁路德金的抗爭運動,成功激起強大的民意支持,國會制定了民權法案。
1965年,馬丁路德金與SCLC共同組織「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行動。
1967年,馬丁路德金再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
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雖然一生主張和平,但當他遇刺後,全美各地都出現暴動。

馬丁路德金的輝煌成就
馬丁路德金不但是舉世知名的演說家,更象徵了美國人以及全人類心目中,對平等、沒有歧視的追求,而且終其一生為都這份「夢想」奮戰不懈。
諾貝爾和平獎
1964年,諾貝爾委員會因馬丁路德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因而給他諾貝爾和平獎。
國民最高榮譽
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Rudolph Ford, Jr.)向馬丁路德金追贈總統自由勳章;2004年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此兩個獎章均為美國國民最高榮譽。

處處都見自由象徵
美國現有數百條街道,均以馬丁路德金命名。2011年,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的馬丁路德金紀念碑,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1986 年政府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美國聯邦假日之一。迄今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為法定假日的例子,另外兩位分別為「亞伯拉 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紀念日」及「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紀念日」。而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國總統而享有此殊榮的人。

無懼暴力鎮壓、屢敗屢戰!眾志成城走出87公里的自由之路
塞爾瑪大遊行日誌
1965年1月: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SCLC)關注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因為當地黑人的投票權一直備受阻礙,只有2%的黑人公民能成功登記選舉投票權。
2月2日:馬丁路德金因在塞爾瑪一場為爭取投票權的示威,與數百名參與者一同被捕入獄。
2月5日: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George Wallace)在塞爾瑪及馬里昂(Marion)實施夜間遊行禁令。
2月18日:洲警在馬里昂攻擊遊行者,其中手無寸鐵的26歲教堂執事占美李積遜(Jimmie Lee Jackson),為保護其母親及祖父而被開槍打死。
3 月7日:由約翰劉易斯(John Lewis)及荷斯威廉斯(HoseaWilliams)率領的第一次塞爾瑪大遊行開始,目標由塞爾瑪遊行至蒙哥馬利(Montgomery)。可惜被國 家和地方執法官在埃德蒙佩特斯大橋(Edmund Pettus Bridge)上停止:600名遊行者被催淚氣體逼退,而且遭到毒打。政府的暴力鎮壓令這一天成為聞名全球的「血腥星期日」。
3月8日:馬丁路德金呼籲宗教領袖一同參與塞爾瑪的大遊行。
3月9日:馬丁路德金率領第二次塞爾瑪遊行,但這次的人群卻調頭回到埃德蒙佩特斯大橋,因擔心來自州警的再次暴力鎮壓。這次的失敗被稱為「調頭星期二」(TurnaroundTuesday)。
3月9日:遊行後,波士頓總部部長詹士理貝(James Reeb)於晚餐後,被支持「種族隔離政策」的白人持械襲擊,頭部重創,於兩天後不治。
3月15日:總統莊遜(Lyndon B. Johnson)向國會及美國人民宣佈:「否定任何你的美國同胞在這個國家的投票權是錯誤的,是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同時承諾立即進行針對投票權的立法。他這次的演講被後世譽為是最有力的總統演講之一。
3月17日:在塞爾瑪遊行人士在法庭上獲判勝訴──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法蘭克M莊遜(Frank M. Johnson)判定他們有權為宣示其不滿而遊行。
3月18日:州長華萊士在阿拉巴馬州議會中譴責法官的裁決。
3月20日:總統莊遜發出行政命令,將阿拉巴馬州國民警衛隊(Alabama National Guard)納入為聯邦部隊。
3月21日:第三次塞爾瑪遊行開始,約4000名遊行人士在聯邦警衛隊的保護下成功離開塞爾瑪,向蒙哥馬利展開53英里的大長征。
3月25日:遊行隊伍到達蒙哥馬利,但總人數已增加至接近25,000人。馬丁路金在國會山(State Capitol)上發表演講。
8月6日:總統莊遜正式簽署及頒布歷史性的「1965年投票權法案」(1965)。


當地民眾全力支持 實地拍攝「和平抗爭之路」
《馬 丁路德金-夢想之路》大部份的鏡頭,都是在阿拉巴馬州的實際地點進行拍攝。事實上在那幾個重要的歷史地點,至今依然保持著當日濃厚的氣氛;而對導演艾娃杜 維奈來說,那些居住在當地、曾親眼見證的年長市民,都支持著她作出這個決定:「拍攝地點是電影的關鍵,我們一定要到埃德蒙佩特斯大橋上拍攝。我們要站在當 年的遊行人士流著血、一起手牽手站過的位置。我們要將那個地方的基因、精神都放進這部電影裡。」

拍攝團隊在到達現場前,其實不肯定阿拉巴馬州的居民會怎樣迎接他們;而結果是無論他們走到哪裡拍攝,都廣受民眾歡迎及支持。艾娃杜維奈對此十分感激:「很榮幸阿拉巴馬州的民眾,願意讓我們重現這裡的故事,因為這個地方是他們的聖地。」

媒體批評、觀眾罷睇 「奧斯卡太白」惹全民爭議
第 87屆奧斯卡金像獎於公布入圍名單後,即引發各界批評,質疑有「種族歧視」嫌疑。其中在賽前奪獎呼聲極高的《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現在竟只入圍「最佳 影片」及「最佳歌曲」;雖然戲中演員都被影評、觀眾激讚,但竟然無一入圍──因為在20位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入圍者之中,無一例外全是白人。難怪入圍 名單遭批「太白」,被媒體、觀眾懷疑又是一次種族歧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HBC)批評,本屆的奧斯卡入圍名單是 17年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一屆;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這四大表演獎項竟全是白人,上次發生這種情況已經是1998年的事了。而根據美國媒體 Fusion.net統計,過去20年來頒給演員的80個奧斯卡獎座,有67個都被白人拿走,非白人演員不受青睞雖不是一兩天的事,但今屆奧斯卡的候選名 單的「太白」傾向亦未免太露骨。
除了媒體批評,Twitter上出現許多「奧斯卡太白」(Oscar So White)的標籤,有網友還諷刺地表示,「今年奧斯卡我不看了,因為實在太白,我怕我眼睛會痛」。
其實除了奧斯卡入圍名單掀起非議之外,美國自2014年以來,多宗的非裔青年遭白人警察欺凌、槍殺事件,都令人感嘆種族歧視問題彷彿再度浮上檯面。馬丁路德金在50年前所開拓的抗爭之路,看來還要人民繼續努力堅持走下去。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舉行白宮放映會

奧巴馬行動支持好電影

在白宮舉行《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的放映會──除了因為趁著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長假日外,亦是第一夫人米歇爾(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Obama)的生日前一天。

除了第一家庭之外,《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男主角大衛奧伊羅、導演艾娃杜維奈(Ava DuVernay)、身兼監製及演員的名咀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與電影主題曲《Glory》創作歌手John Legend、Common等都獲邀出席。

故事大綱
1960 年代,當美國其他地區都開始解除種族隔離制度,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添洛夫 飾)卻堅持不讓步,令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大衛奧伊羅 飾)發起從塞爾瑪(Selma)向蒙哥馬利進軍的一系列示威遊行...但過程中州警和縣警毆打和平示威人士,激發了成千上萬的民眾參加這場公民抗命行動。 而馬丁路德金亦無懼入獄甚至死亡威脅,與充斥大街小巷的市民一起,眾志成城改變不公義世界──要求政府把平等的投票權,交還給全國人民手上!
預告:http://youtu.be/kst1JVbsbm4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3月12日 公民抗命
電影預告:http://youtu.be/kst1JVbsbm4
導演:艾娃杜維奈(Ava DuVernay)
主演:大衛奧伊羅(David Oyelowo)、添洛夫(Tim Roth)、卡雯伊祖高(Carmen Ejogo)、古巴高汀(Cuba Gooding Jr.)、Common、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
片長:127分鐘
發行:Sundream Motion Pictures Limit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