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親愛的,原來是你》(Love, Rosie)改編《PS, I Love You留給最愛的情書》原著小說作家Cecelia Ahern另一幽默感人作品

《PS, I Love You留給最愛的情書》原作者Cecelia Ahern
暢銷小說《Where Rainbows End》改編
基斯頓迪他Christian Ditter 執導
《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莉莉歌蓮絲 Lily Collins
《飢餓遊戲》系列 森加芬 Sam Claflin
《親愛的,原來是你》(Love, Rosie)
12月25日 上映
 
電影簡介
《親愛的,原來是你》(Love, Rosie)改編自全球破億經典愛情電影《留給最愛的情書》(PS, I Love You)原著小說作家Cecelia Ahern另一幽默感人作品《Where Rainbows End》。由基斯頓迪他(Christian Ditter)執導,《魔鏡·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莉莉歌蓮絲(Lily Collins)及《飢餓遊戲》系列森加芬(Sam Claflin)主演。故事講述青梅竹馬的二人,一同成長面對大世界,一直處於「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卻各自遇到戀愛上的酸甜苦辣,直到最後發現,最愛的原來就是對方。二人首次合作即默契十足,火花閃耀大銀幕。為今個聖誕,帶來最觸動人心、最浪漫感人的愛情喜劇。
故事大綱
蘿絲(莉莉歌蓮絲 飾)和亞歷(森加芬 飾)從五歲開始青梅竹馬,一直陪伴對方成長,他們有可能是對方的唯一、是命中註定的一對嗎?
面對愛情、人生及作出正確抉擇的時候,二人頓時變得不知所措。十八歲生日時的鬧劇、稍瞬即逝的一個機會,令二人各有各生活開始漸行漸遠。也許天意弄人,儘管分隔二地,也經歷過意外懷孕、結婚、外遇、離婚等挫折,兩人的緣分似乎仍緊緊相連著。那麼,他們究竟會回頭找到彼此嗎?還是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愛得太遲?
「選擇誰來跟你過生活,是我們一世人做過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因為,如果這個決定做錯了,人生就會變成灰色;有時候你還沒法發現這個決定是錯的,直至有天早上你醒來以後,才發覺原來這麼多年都已經離我而去了⋯⋯ 而有時候,最好的事情已經來到跟前了,你卻視而不見⋯⋯」
-蘿絲Rosie
改編自《留給最愛的情書》原作者Cecelia Ahern另一暢銷小說《Where Rainbows End》
基斯頓迪他(Christian Ditter)執導的最新作品《親愛的,原來是你》(Love, Rosie)中莉莉歌蓮絲及森加芬分別飾演的蘿絲(Rosie)和亞歷(Alex),是一對註定要走在一起的青梅竹馬好友,可是命運卻教他們努力地維持著一種距離。電影對蘿絲和亞歷兩人一種複雜而且長久的關係著墨很深,這場從孩童時代開始的緣分,經歷了飄洋過海的兩地分離,以及從戀愛長跑途經了起伏,最後開出來的果既甘且苦。
「這是個關於兩個深愛對方、但長期被分隔開的人的故事。」電影原著小說《Where Rainbow Ends》作者、來自愛爾蘭的著名作家 Cecelia Ahern 解釋,「電影裡面的角色都有大量關於自我的投射。寫這本小說的時候,我才是個忙於思考自己人生該怎麼活的22歲青年人:我是誰?我當下要在做什麼?我該往哪條路走下去?
那時候,《留給最愛的情書》(PS, I Love You)才剛出版,我感覺到好些機會要來了。
那時確實讓人興奮莫名的,但同時讓人迷惘 ⋯⋯ 這種不知道生命將帶你如何走下去的迷惘,卻成為了Rosie的一部分。」2004年,Ahern處女作《留給最愛的情書》出版並一紙風行,目前共出版過九本小說,全球累計銷量達一千六百萬本。作為全球暢銷讀物,《留給最愛的情書》引來電影公司投資開拍電影版,並於2007年由編劇及導演李察拿加雲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改編、希拉莉絲韻(Hilary Swank)及謝拉畢拿(Gerard Butler)領銜,全球票房收入錄得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
《親愛的,原來是你》的監製、來自Canyon Creek Films 的 Simon Brooks,就在當年與年青的Ahern 初次見面。雖然本身熟悉Ahern的小說,還有後者龐大的讀者群,Brooks 當下就確認了改編《親愛的,原來是你》的難度。「如何從一本以男女主角之間大量往來短訊和電郵分章節的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與此同時,荷里活監製、來自Constantin Film的Robert Kulzer,正身處老家德國的一家書店。
德國正是Ahern擁有大量忠心讀者群的一個國家。「我走進一家在柏林的書店,發現暢銷書榜的頭二十個位置,有五個是屬於Cecelia Ahern的。」Kulzer 的太太本身是個超級Ahern迷,在她慫恿之下,Kulzer 一口氣把Ahern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我一本一本的讀,當我讀到《Where Rainbow Ends》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找到了。這是一部寫得很優美、關於現實愛情的作品。然後我開始進行資料搜集的工作,碰到了這位讓人愉悅的英國人Simon Brooks。我和他這段友誼是天賜的,是一段因為電影而結下的緣,從此我們便為這個項目勇往直前。」
他們找來了英國編劇 Juliette Towhidi 進行改編的工作。Towhidi 的作品包括2003年獲獎的大熱喜劇、由海倫美蘭(Helen Mirren)及茱莉韋特(Julie Walters)聯合主演的《女子十二不設防》(Calendar Girls)。Kulzer 形容,「Towhidi像一名查案的偵探。她在Ahern在小說裡面創作的情節上抽絲剝繭,築起她的戲劇世界。」製作人希望只保留作者的神髓,Towhidi 遂將故事重設在英倫,反正「明眼人都明白,我們將無法將原著的一字一句照搬如儀。」Towhidi 解釋道。「作者在寫作時對角色都注入了豐富的愛,到我手裡改編時自然得心應手,而且我還是很想把蘿絲和亞歷的關係變得真實。說實話,我愛上給所有的角色編寫對白,就連佔戲不重的角色,也讓我有種給他寫上幾句絕核抵死對白的衝動。這樣,每場戲、甚至每句對白,就有它不可被取代的位置。」
Ahern在看完改編劇本的最後一稿後,馬上致電製作人祝賀。她認為「Towhidi 改得很棒,書裡面的幽默感在她的劇本裡顯得活靈活現。寫出這種喜劇感強甚至笑點有點踩鋼線的對白,可謂費盡心思。最重要的還是小說裡面的精神給展現出來了,我為她的劇本感到非常驕傲。」對於劇本得到Ahern認同後,Brooks如釋重負,「那讓我們舒了一大口的氣,因為把文本改編為電影的責任十分重大,而且我不想在改編過程中冷落了原著作者。」
兩名監製也找來了來自德國的青年導演基斯頓迪他,這是他首次執導英語電影。
作為慕尼黑電影及電視大學的畢業生,基斯頓的短片已享譽國際,首部長片《French for Beginners》2006年於德國首演時拿到了票房冠軍,之後的《Crocodiles》電影系列也為他帶來了成功,2011年執導的《Wickie and the Treasure of the Gods》在德國的票房也是第一。基斯頓原來也是Ahern 的小說迷,至於Towhidi的改編劇本讓他「笑,也差點哭出來。Towhidi的作品非常新鮮,跟市場上其他的一比之下就顯得非常的獨特。我一邊讀,一邊想,如果我作為一個觀眾的話,也蠻想入場看這電影的。這是你翻閱劇本時想要的一個正面訊號。我一定要接下這個項目。當時我就這麼認為。」
其實基斯頓初出茅廬時已受Kulzer 青睞,「作為一個導演,基斯頓雖然年青,但非常有才華。他已拍過五部長片,當中四部在德國。所有的作品我都看過,而且非常的喜歡。從他的戲看來,這不是一個只知道自己師承於誰的導演,反而他很會掌鏡頭。他拍出來的電影看起來毫不拘束,視覺很寬,尤其懂得從演員身上提煉出上佳的演出,功力不淺。」Kulzer 說。「基斯頓和演員建立了一種默契,那種信任由始至終都在,這個台前幕後的組合實在精彩。」Brooks補充道。
Towhidi 認為,導演在微調劇本時放進了自己的視角,而「他的才華之一是容納別人所給予的,但同時對於自己如何要求演員以至對白怎麼寫等事情也非常清晰。」
基斯頓則說,「最好的喜劇會讓人哭,最好的劇情片你會讓人笑,這兩種類型常走在一起。現在,兩個世界最優秀的地方,就在我們這個劇本裡面了。讓人笑翻的場面和動容的情節都有。劇本和故事的平衡是最完美的了,問題是我如何讓喜劇感和張力充分發揮出來而已。」
選角方面由相當有經驗的Gail Stevens擔任副導演,之前曾參與《迷幻列車》、《一百萬零一夜》等一百套電影製作。Brooks 認為劇組是幸運的,「這電影的感覺是新鮮、酷和時尚的,我們選的演員也能給我同樣的感覺。」固然,電影的成功與兩位主角的人選有莫大關係,原來製作人的第一和唯一選擇,從來也是莉莉歌蓮絲及森加芬兩人。「通常這種事情都不會發生。然而這次是發生了。」Kulzer 苦笑道。
莉莉歌蓮絲與蘿絲互相融合 演繹完美
2013年夏天,莉莉歌蓮絲主演的《魔都獵人:骸骨之城》(The Mortal Instruments: City of Bones)上映。那時候,《魔》的監製Robert Kulzer已留意到莉莉歌蓮絲這位青年女演員,是如何每天在多倫多的外景場地,以其魅力吸引著鏡頭、其他演員以及劇組工作人員。當時,Kulzer就知道,他無需花更多精力尋找蘿絲,因為蘿絲已經出現。
「時機成熟時,我與導演聊了一下。我們看到了一絲的可行性,於是決定打鐵趁熱。」得到了導演基斯頓的同意後,Kulzer 馬上安排他與莉莉見面。結果,Kulzer說,「二人一拍即合」。
「多虧Kulzer 給我看了一些莉莉在《魔》裡面的片段,她的演出實在精彩。然後,我要做的事就是跳上一架開往多倫多的飛機,然後到外景現場與莉莉碰面。我們談到了這部電影的意念、拍攝方向等等。大家的看法是完美地一致的。見面後,我幾乎無法想像自己找其他人來演蘿絲。」
貴為荷里活新銳明星的莉莉歌蓮絲,2010年演出首部長片是夥拍珊迪娜布洛(Sandra Bullock)演出、榮獲奧斯卡多項提名的《守護有心人》(The Blind Side),出道短短幾年已演出多部作品,包括與茱莉亞羅拔絲(Julia Roberts)演出的《魔鏡:白雪公主決戰黑心皇后》(Mirror Mirror)及《魔都獵人:骸骨之城》。當收到《親愛的,原來是你》的劇本後,莉莉歌蓮絲一看就「馬上愛上了,甚至在讀完整個劇本以後,無法想像自己不演這個角色。大概每人心目中也有點蘿絲在裡面,我當然也不例外。」她認為,劇本裡面的蘿絲「很有魅力,她要處理一般青春期女孩子要面對的處境,有時害羞得把自己關起來,有時古怪,但盡量在每個領域上嘗試做得比別人好,她可以是個非常決斷、非常強的一個人。」
透過與迪他的合作,莉莉歌蓮絲決定將角色加入自己的元素,「某程度上,我在把蘿絲融入我這人本身,同時將我的東西融入蘿絲這個角色裡面。」除此以外,為了演活蘿絲,歌蓮斯放下了原來的美國口音,同時要演活從青春期到成人禮、橫跨了不同時代的蘿絲。「演技上確實是個重大挑戰。我們從頭髮、化妝、服裝、用語、型態以至走路的習慣上著手。最後,我看回帶時,會說『天呀,我怎會跟我媽那麼像!』」
迪他形容,歌蓮斯是「非常聰明且具才華的女演員。她與自己的情緒同在,情感上很開闊。基本上我鼓勵她隨心去演,讓每個時刻盡量真實,而且在第一輪之前,我通常都不給何指示。我就叫她放開演。以前沒試過這樣一種方法,但從現場看來,劇組那些孔武有力的男人也給她幾場的演出感動得哭了,這種效果實在非常強大。」
而歌蓮斯這樣評價導演的:「我從未試過與迪他這一類人合作。他從來不會坐在放片的螢幕面前,他只會和我們演員一起,參與一場戲的推進。如果感覺不到他需要的情緒的話,我們便重來。相反,如果他能在現場感覺到這個情緒的話,他知道在銀幕上看也會一樣。 我也從來未試過,在一部電影裡面同時感覺到受驚、脆弱、但同時得到保護而且充滿靈感。我沒想到自己可以在這種層次上面演出。是迪他把我這種能量釋放出來的。」
Brooks 形容,「莉莉歌蓮絲是一枚小寶石。每天,我都跟她說,『你知道你的演出有多好嗎?』她可以演得很搞笑,但她同時要小心處理這些非常沈重的情節。從第一天開始,她便非常的尊重。我以她本人及其演出為榮。」
深愛蘿絲的亞歷由森加芬演出,他形容來自英國的莉莉歌蓮絲「是顆鑽石」,而且他們兩人很合拍。「要演出這種水平的話,我們兩人必須非常了解對方。我甚至希望,我們不止當銀幕上的朋友,而是真真實實的一世的朋友。」
飾演亞歷的森加芬 與莉莉歌蓮絲一拍即合
來自英國薩福克郡的森加芬,首先在諾域治學院接觸演戲,然後在2009年與倫敦音樂季戲劇藝術學院完成學業。在畢業後的短短一年內,加芬憑參與《The Pillar of the Earth》以及《Any Human Heart》這兩個均獲獎的電視劇系列一鳴驚人,不久後荷里活的片約便紛紛而至,包括《飢餓遊戲》系列中演出Finnick Odair、《加勒比海盜:魔盜狂潮》的Philip Swift,以及《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裡面的William,成為當代不可忽視的一名新星。
Kulzer 解釋,「森加芬是亞歷這個角色的首選。《加勒比海盜:魔盜狂潮》以至《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的演出都很精彩,我覺得他也可以在《飢餓》系列全新一集裡面擔演重要的角色。當時我們想,如果能找到他和莉莉歌蓮絲,這樣的一個組合是非常具爆炸性的。」
「誰來演亞歷也好,也一定要和莉莉歌蓮絲合得來。一種可見的化學作用時必須
的。」Simon Brooks 回憶,當時森和莉莉第一次見面,「大概十五秒後吧,我知道
我們已經找到了亞歷。」
「兩名演員之間的火花,必須能夠燎原。」Ditter 憶述在第一天圍讀會後,「沒有其他人比森和莉莉更適合去演那兩個角色,」這一點當時已經相當清楚。莉莉歌蓮絲也表示同意,「當日森和我是第一次見面,但我看到的是蘿絲與亞歷遇上了。就是從那天起,蘿絲和亞歷給創造出來了。感覺是絕對的棒。」對森加芬來說,接拍《親愛的,原來是你》的原因很多,包括劇本吸引、有機會和莉莉歌蓮絲演對手戲 、同時也是這一類型片種的愛好者,而且可以作為和之前一些作品的一個分水嶺。「過去幾年,我看過不少劇本,但沒有一個如《親愛的,原來是你》般,能夠引起我的注意。我對兩個角色將經歷的一段旅程產生了相當的共鳴。也很想拍一些當代的、現代的故事。總括而言,這個戲一定要接。」森加芬解釋。
Brooks 認為,森加芬如同「年輕版的曉治格蘭,神采飛揚」。在限定的時間裡面,森加芬「下了不少苦功」,這是他一次「真正演戲的機會」。
如他的對手一樣,森加芬的挑戰同樣在於如何把一個跨年代的角色演得有說服力。
他坦言「開始的時候非常困難的,但憑服飾和化妝就能回到過去。演這個角色的本身卻無需別多的準備工夫。相反,導演給我和莉莉歌蓮絲很多了解對方的時間,也可以自由地即興地把同一段情節演出不同的感覺,我們嘗試跟著感覺去做。這電影如果不是由基斯頓迪他來導的話,最後的效果大概連現在的一半也沒有。他對工作表現出強大的熱情,個性也很隨和,除了是一個很容易相處的導演以外,他對電影的視野也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