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唔到~
起初以為,此片又是老套片。
當一直播仲以為好老套好膠。
但愈看愈好看。
你可以只視為男女之間的小故事。
但我更認為,這是一套訴說香港過去的故事。
對於現在的香港人,更是好片。
那是讓大家更了解香港過去多一點。
以現代與過去的交錯作為平衡線。
但人性的真善美,卻在故事中隨處可見。
你不用坐地流血,也可以了解香港多一點的電影。
是,電影的責任就是如此。
要記存也要帶出歷史。
>>想不到陳豪演出出色,還有大家遺忘的邵仲衡。
起初心想,陳豪會唔會似電視劇?
幸好,他出色的演出,將一切都解決。
為何演員都想拍一套好戲?!
陳豪演出解釋當中秘密,邵仲衡更是亮點。
>>此故事也講出一個事實,國內與香港合作是事實。
同時,男人愛少女。
雖然女生是國內氣質美女,但她比陳豪年輕更多,再一次証明男生愛少女是正常。
>>《兒童樂園》對香港人是舊舊的兒童刊物,但卻不是香港人當寶。
諷刺?香港人不是不人身在褔中不知褔?!
>>勸一眾想追尋浪漫的朋友,千萬不要學片中的主角在街上噴漆,被人拉也沒得怨。
>>陳豪在片中有兩句是關於他的說話,正是現在一眾學生的心聲。
1.是小心差人亂噴胡椒噴霧及點解差人四處都有,呢處咁偏都有。(大約,笑完就算。)
第51屆台北金馬影展參展作品
2014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電影面面觀參展作品(世界首映)
2014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 英國首映
黃浩然 自編自導第一部電影
陳豪 回歸影壇第一撃
第12屆亞洲短片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蒙亭宜
林子聰 邵音音 邵仲衡 張雪芹
你想留住香港‧邊一點‧邊一步?
《點對點》(Dot 2 Dot)
10月30號 上映
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及優先場反應熱烈
感動觀眾 好評不斷
資深影評人
舒琪
「香港新生代電影的一面碧玉,晶瑩剔透,教人看得很遠、很遠。」
資深影評人
登徒
「靈犀一點,清流一道,包容具情趣,今年最好看的地道愛情片。」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陳志華
「有一股熱誠,有自己的態度。當然可以當愛情片看,但更多是對城市的關愛。」
香港著名科幻及奇幻小說作家
「那種淡淡的庶民風情,很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譚劍
《狂舞派》導演
黃修平
「真的很感動。感動源於電影中那份對香港這片成長地單純的愛。單純到我想沒有人敢說它又在消費本土主意。」
文化藝術發展慈善團體〈艺鵠〉主席
馮美華
「一部充滿輕逸旨趣的電影」
電影簡介
新導演黃浩然執導的《點對點》(Dot 2 Dot)找來闊別大銀幕多年的陳豪、第12屆亞洲短片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蒙亭宜主演,聯同林子聰、張雪芹、邵仲衡及邵音音等實力演員真摰呈獻。故事講述陳豪在香港各區留下抽走順序數字的點點圖,自我懷緬舊時的香港,由蒙亭宜畫線連點解密,二人穿梭於過去與現在的香港好風景裏,隱密交流,卻總是擦身而過。電影帶領香港人放慢腳步,尋回屬於我們的集體回憶,是繼《大藍湖》、《狂舞派》後又一充滿本土情懷之作,獲一眾影評人、電影工作者及文化人激讚好評。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陳志華:「有一股熱誠,有自己的態度,但更多是對城市的關愛。」
《狂舞派》導演黃修平:「感動源於電影中那份對香港這片成長地單純的愛。」
故事大綱
從多倫多回流的雪聰(陳豪 飾),多年來在香港不同的角落畫下神秘圖案,一直都未被任何人發現。直到最近,從長春南下當普通話老師的小雪(蒙亭宜 飾)偶然之下發現並成功破解,連起所有這些沒有數字的點點圖,一幅又一幅與從前的香港息息相關的圖案、回憶活現於這個繁忙的城市。但究竟是誰留下這些圖案?又會是誰把它連起呢?二人決定要在這個開埠170多年兼住了700多萬人的城市,展開一場猜情尋遊戲......
導演的話
驟眼看去,《點對點》是一個「Boy meets girl」的猜情尋故事,還要是待電影差不多要完結的那一刻,男女主角才真正遇見,一見面就完場。在我而言,《點對點》其實是一個有關溝通的故事。活在今日的香港,我們平素習慣戴著耳筒看著手機,於公眾場所盡享私人空間,用打字代替說話,但這不等於我們不需要跟外界接觸,不需要和別人溝通表達,但我們往往礙於急促的生活節奏,在事事講求效率的情況下,反而不敢用自己的身體去直接表達,而選擇依賴數碼科技,這其實是違反
人類的本性。正如《點對點》裡的男女主角,他們不喜歡說話,但內在其實渴望溝通表達,相信世上還存有知音人,最後二人通過神秘的點線密碼去聯繫,逐漸拉近彼此的距離。
急促的城市生活不單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也令我們行得太快,快得遺忘了生活,快得遺忘了人情,快得遺忘了過去。香港人為了生存,甚麼都沒有留意,太多東西以至價值,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點對點》的男女主角行得比別人慢,看出沿途風景:男主角關心本土文化保育,但有自己一套方法去緬懷;女主角不是本地人,但初到貴境已為香港那份獨特的歷史而著迷。搞本土文化歷史保育不一定只有遊行抗議,《點對點》內每個的點線謎語,背後都隱藏香港的典故,近者有四十年前的大丸煤氣爆炸,遠者有一百一十年前的維多利亞城界石。
我生於七十年代,當時有制水,但未有手電,未有上網,生活好慢、好簡單、好有希望。到九十年代尾,我聯同演藝同學兼同屋陳德松,想出《點對點》最初意念:將童年點線遊戲,重新定義,男女主角,互猜情尋。
07年獨力完成大綱之後,到12年初決定起動,五年來香港經歷好多,令我以及監製鄺珮詩相信,即使都市小品都可以言志,可以有不同層次。為切合時代,女主角亦因由日文(當年沉迷日劇)變成普通話老師。
兩年來去過台北金馬以及北京國際電影節兩個創投會,最後婉拒合拍,決定獨立製作,皆因不想結局由西環移師上海。爾冬陞導演94年教我:第一部長片要無悔。堅持自主,向朋友籌錢,幾萬幾萬也難上加難。
萬事起頭難,我要多謝香港藝術發展局率先資助,以及所有投資者,包括過十位幕後伙伴相信今次計劃,願意只收分紅。最後當然要多謝高先老闆曾麗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