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罪迷宮》曉治積曼x積佳蘭賀演技大戰

 


>>《罪迷宮》曉治積曼x積佳蘭賀演技大戰
估唔到劇情不是此片著眼點,反而片中兩位男角才是重點。
好耐未見過演員可以咁用力去演戲。
所以這是一套以父親及男人角度去講戲電影。
所謂「罪迷宮」,就是罪引起的問題。
究竟為人父母如何面對,才是故事最重要一點。
就算遇上問題,只要耐心堅持面對,最後總有好結果。
結局如何不重要,重要是說人在罪當中,人總是忘了真正的「正義」。
如我們中間連最起碼對人性要求也沒有,又如何面對五花八門的人性。
這是一套以「人」為本電影。

>>結局未去到最後你都估唔到結果。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母親的告白》丹尼斯維爾諾夫 作品
金球影帝《變種特攻》《孤星淚》曉治積曼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斷背山》《愛情戀上癮》積佳蘭賀
奧斯卡影后提名《寫出友共鳴》《聖訴》維奧拉戴維絲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擊情手足》瑪莉莎莉奧
金球影后提名《盜墓迷城3》《李太的祕密生活》瑪莉亞貝露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鐵甲奇俠》《RAP夢情色》泰倫斯侯活
《陽光小小姐》《黑金風雲》保羅戴路
 
罪迷宮Prisoners
重量級卡士《罪迷宮》
榮獲世界各地影評一致激賞!
-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好評度高達80%
- 影評網站Metacritic高達74分
- 電影雜誌FILM – 8.4/10
「看《罪迷宮》時你愈是專注,獲得的滿足感便愈大。準備好吧!」
 -- William Gross
 
- 電影網站JOBLO – 10/10
「毫無疑問,這是今年我看過的最佳電影。」-- Chris Rumbray
 
- 娛樂網站WE GOT THIS COVERED – 4/5
「相對於傳統犯罪驚慄片、以及講述失蹤兒童的恐怖故事,《罪迷宮》……有力地說明了,技巧上的高低,足以造成一般在飛機上消磿時間的爛片,跟頗成功的流行詩作有多大分別。」
-- Sam Woolf
 
- 亞利桑那共和報(Arizona Republic)
「”Prisoners”可用來形容片中每個角色,觀眾更可藉以想像誰最終能夠獲得自由。」
 
- 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
 「……堪稱今年最為緊張且令人難忘的一次觀影經驗。」
 
- 洛杉磯時報(L.A. Times)
 「每一秒都充滿緊張、駭人、不安感覺,完全俘虜觀眾的情緒,不斷思索直至結局為止。」-- Betsy Sharkey
 
- Entertainment Weekly
 「一部緊張、令人極度不安的驚慄片。《罪迷宮》植根於過去40年來的荷里活復仇片,同時間為這類電影開拓了一片新天空。」-- Owen Gleiberman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全賴一眾出色的台前幕後,令人無法抗拒。」-- Stephen Farber- Variety
 「一部引人入勝、情緒澎湃的驚慄片,當中更包含了複雜的道德議
題。」-- Scott Foundas
 
-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若然你是驚慄片愛好者,《罪迷宮》相信是你那杯茶。銀幕上令人不安的場面,保證可引人入勝,令你透不過氣來;每次揭露多一點案情,就會令你鬆一口氣,但旋即又陷入更緊張的情緒中。」-- A.O. Scott
 
- USA Today
 「《罪迷宮》帶有一些詩意的強烈情緒——在荷里活驚慄片中屬難得一見,絕對可媲美《殺迷藏》、《窺心事》及《懸河殺機》。」-- Claudia
 
- Rolling Stone
「媲美金像作品《懸河殺機》,《罪迷宮》是一部藝術及力量兼備的佳作。」 -- Peter Travers
 
- Wall Street Journal
「《罪迷宮》的加拿大導演為荷里活帶來前所未見的新衝擊,是繼希
治閣、李安等大導演後另一影壇新力量。」 -- John Anderson
 
搜救人質 爭分奪秒
真相近在咫尺 線索遙不可及荷里活業界一致看好,被譽為近年業內最優秀電影劇本的《罪迷宮》,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圍《母親的告白》加拿大藉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執導,《孤星淚》新科金球影帝曉治積曼、《斷背山》實力派小生積佳蘭賀主演,其他星級卡士還包括《寫出友共鳴》維奧拉戴維絲、《擊情手足》瑪莉莎莉奧、《A History of Violence》瑪莉亞貝露、《鐵甲奇俠》泰倫斯侯活,及《黑金風雲》保羅戴路,保證劇力萬鈞!平靜小鎮因為兩個女孩失蹤而鬧得天翻地覆,兩個家庭飽受噩夢煎熬,隨著時間分秒流逝,生還機會愈發渺茫,失蹤女孩父親決定綁走疑犯,酷刑逼供。
 
故事大綱
為了保護家人,你可以去到幾盡?
杜奇勒(曉治積曼飾)正面對天下父母最恐怖的噩夢,他6歲大的女兒安娜,連同7歲大的鄰家孩彩兒一併失蹤。唯一綫索,是兩個細路失蹤前,曾出現在一輛停泊在街口的露營車附近。負責調查的洛探員(積佳蘭賀飾)火速拘捕車主亞歷(保羅戴路飾),奈何證據不足,被逼放人。
綫索中斷,警方在露營車最後停靠的樹林展開地氈式搜索,仍一無所穫。孩子失蹤一星期,仍有一半機會被尋回,失蹤一個月;生還機會近乎零。時間一分一秒流走,安娜與彩兒危在旦夕,奇勒心焦如焚,決定孤注一擲,綁架亞歷嚴刑拷問。究竟一個陷於絕望和崩潰邊緣的父親,為拯救心愛女兒性命,可以去到幾盡?誘拐事件的真相是甚麼?安娜和彩兒最終能否安全回家?
兒女失蹤 可憐天下父母心
《罪迷宮》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寒冷的感恩節。賓汐法尼亞州近郊小鎮交通並不繁忙,經常會見到小朋友在路邊踏單車。杜家和博家既是好友又是鄰居,兩家人正在博家溫暖的家中準備感恩節午餐,享受輕鬆愉快的下午。兩家人分別年僅6歲和7歲的女兒如常嚷著要上街玩耍,爸爸媽媽批准了,一切都很正常,直至下一秒鐘──安娜的爸爸奇勒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
「《罪迷宮》處理的是一個很沉重的問題──失蹤兒童,這類事件單是想像,已經令人很不舒服,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更加想都不敢想!為了尋回失蹤子女,你願意付出甚麼代價?有機會的話,你會對疑犯採取甚麼行動?如果你甚麼都不做,最終結果會否令你後悔莫及?」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Denis Villeneuve)繼續解釋:「恐懼會影響我們思考,即使是安坐戲院的局外人,看著戲中人的遭遇,都會產生複雜的道德矛盾。我就是希望透過戲中豐富
的人物檢視人性,並嘗試面對自己的恐懼。」
失蹤人口愈是遲遲未能尋回,生還機會就愈低,是故調查綁架案一定要與時間競賽。戲中警方明明已火速拘捕疑犯,卻因為證據不足而放人,受害人父親認定警方無能,不再信任公僕,決定盡地一鋪,用自己的方法拯救女兒。監製Kira Davis說,她第一次讀劇本,已深深感受到為人父母之痛。「故事情感很強烈,我被牽著走,完全猜不到下一頁會發生甚麼事。難得的是,故事是從多視角書寫,面對同一宗悲劇,不同角色有不同視點和態度,每個人物都有極之立體的心路描寫。」
《罪迷宮》由《黑金速遞》(Contraband)編劇Aaron Guzikowski原創,最初靈感來自鑰匙、手機失蹤等小事。「那種不安感在於,那小東西我明明放在這裡,為甚麼現在不見了?」直至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感覺加劇了。「我嘗試將
失蹤的鑰匙換成自己的孩子,恐懼感即時佔據我整個人,我可以想像,這種處境會驅使你做任何事,一些你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另一監製Adam Kolbrenner補充:「這故事最好看的地方,在於每個人物看待這宗悲劇的方式都不一樣。事情的發生源於父母讓孩子上街玩耍,而這是無數父母每天都會做的事,孩子因此失蹤,大人和細路都很無辜。」
監製Broderick Johnson 這樣總結:「Aaron寫的劇本緊緊咬著觀眾情緒,一開始,戲中人就親切平常如你我,誰知突然發生難以想像的不幸。而隨著時間流走,調查仍然沒有結果,人物的情緒愈發繃緊,調子亦愈發黑暗。《罪迷宮》是一部會看得人心臟怦怦跳的驚悚電影,不安,又發人深省。」
《母親的告白》口碑載譽導演操刀金像、金球演員陣容演出正因為《罪迷宮》是一個人物反應非常直接,而且富於人文關懷的劇本,監製Broderick Johnson意識到導演人選的重要性,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引導演員提取原始情感的導演,最後選了2011年憑《母親的告白》(Incendies)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加拿大籍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丹尼斯過去的作品都有一個共
通點,就是富於人文關懷,人物間有很多深層次的情感衝突,我相信將《罪迷宮》交給他是最適合不過。」
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坦言第一次閱讀劇本時,印象很深:「這是一個具深度、悲傷而且黑暗的故事,在非常時期,一個爸爸決定以非常手段拯救他的女兒,即使他的行動是犯法的,即使他的行動會扭曲自己的靈魂。另外,圍繞失蹤女孩之間的每一個人,如何在創傷中掙扎的描寫,亦讓我非常感動。」
正因為有上乘的劇本及最優秀的導演,《罪迷宮》吸引到一班頂尖演員參演,包括出爐金球影帝曉治積曼、積佳蘭賀、維奧拉戴維絲、瑪莉莎莉奧、瑪莉亞貝露、泰倫斯侯活、保羅戴路,及傳奇攝影導演Roger Deakins加入。幕前陣容除了年輕的保羅戴路外,每位演員至少擁有奧斯卡提名一次或以上;Roger Deakins曾替《月黑高飛》、《雪花高離奇命案》、《活佛傳》等掌鏡,更加擁有10項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紀錄。
恐懼的囚徒 自我封鎖的無形監獄
《罪迷宮》示範了不同人在面對危難時抱持的不同態度,一宗兒童失蹤案的發生,如何影響一個家庭,一批負責調查工作的警務人員,以至整個社區,導演說:「所以戲裡每位演員都有屬於他們角色的重要時刻(important moment),我們鼓勵演員真情流露,要求他們的演出具有實感。」
對於導演多番強調實感,飾演奇勒的曉治積曼表示非常同意:「一個人身處極端環境下,是不會表現得禮貌周周的,更加不會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這個處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最原始、最真實的,崩潰、憤怒、絕望、歇斯底里,一切都是自然流露。」導演補充:「這部戲的每個角色,某程度上都是一個囚徒,被自己的深層恐懼困著,困在絕望中,困在憤怒中,他們要用自己的方法掙扎,才有機會逃出來。」
曉治積曼 迎接地獄的爸爸曉治積曼(Hugh Jackman)飾演的杜奇勒是個裝修工人,自稱求生主義者,他在家中地牢長期準備充足糧水和求生工具,有信心即使世界末日,都能帶領
家人安然渡過。「這個角色有一句對白我很喜歡,就是『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奇勒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都做了萬全準備,卻從沒想過女兒會失蹤。事情發生後,他對警察完全失去信心,認為自己才是唯一能救出女兒的人。他一直肩負起保護家人的原始責任,認為兒子華夫也理應如此。」為了演活奇勒這個角色,曉治積曼曾經就求生主義者的行為進行研究。他演繹的奇勒,要求警方向他報告調查進度,連查案手法、失蹤案例生還數據都要知道得一清二楚。他認為洛探員太年輕,辦案經驗不足,又沒有子女,沒有急人父之所急。他要求洛探員扣留亞歷48小時,對方卻因為證據不足放人,於是自覺被警方出賣。「對於綁走亞歷,奇勒不覺得自己濫用私刑。他自信已掌握確實證據,只是警方置諸不理,這使他更為憤怒,決心私下綁架亞歷拷問。」曉治積曼解釋。
監製Kira Davis補充:「我想,在一般孩子失蹤案件,做父母的很少會在警方才剛開始調查,就對警方投以不信任票的,奇勒是個例外。他的不安感來得很快,覺得警方做的不夠多不夠好,他相信自己手上的綫索,痛恨警方不重視他的綫索。而的確,警方只當他是個情緒失控的爸爸,並不信任他。然而,從為人父母角度出發,已經入冬了,天氣愈來愈冷,孩子生還機會愈來愈渺茫,奇勒選擇自己動手,也是別無選擇。」
相比奇勒的激烈反應,分別由泰倫斯侯活(Terrence Howard)和維奧拉戴維絲(Viola Davis)飾演的博福林和蘭詩夫婦,雖然女兒彩兒同告失蹤,但情緒反應則明顯較內在化。「福林與奇勒是多年老友,但對於老友以殘暴手法對待疑犯,福林內心很掙扎。奇勒禁錮亞歷,逼福林協助,令他們的友誼出現裂痕。而我相信福林的矛盾,正好代表觀眾的視角。」導演解釋。
至於奇勒的妻子桂思,面對女兒失蹤的消息,幾乎迅間陷於癱瘓,終日躺在床上,倚靠藥物麻醉自己,飾演桂思的瑪莉亞貝露(Maria Bello)說:「她明知道丈夫已經忙於尋找女兒下落,仍然對他諸多責難,『你連世界末日都不怕,為甚麼救不到我們的女兒?』她對丈夫和刻下的處境,是既憤怒又無力。」
積佳蘭賀 陷入迷宮的警察
積佳蘭賀與導演花了很長時間討論洛探員的背景,在他們的設計下,洛曾經是少年犯,而且是孤兒,童年經常出入寄養家庭及教導所,雖然這些身份設定在電影裡沒有明確表達出來。「洛曾經是少年拘留所的常客,有日他決定反客為主,於是加入警隊。我想這就解釋了為甚麼他不如其他角色害怕面對藏污納垢的世界,因為他正是來自那個世界。」積佳蘭賀解釋。而這個出身,使洛探員很適合做警察。「他也會掩飾自己的過去,最明顯是他的衣著打扮,但有時也會百密一疏。他習慣獨來獨往,工作以外甚少與人攀談,寧願靜靜觀察別人,他亦會代入疑犯的內心,揣摩他們的犯罪心理。」
監製Broderick Johnson補充:「洛是個專注、敏銳的警察,但有點自負,他覺得奇勒一口咬定亞歷有罪,是基於他對女兒人身安全的焦慮。他體諒奇勒作為父親的身份,所以初時對奇勒的指責不以為然。」曉治積曼補充:「洛探員過去接手每宗案件都能成功破案,但他發現自己今次亦被抓進了迷宮,他以為正確的調查方向,原來一直在繞圈子;而奇勒的步步進逼,使他的警戒心不斷加強。」
一個人愈是心焦、衝動,犯錯的機會就愈大,受傷機會亦愈大,奇勒就是這種人,積佳蘭賀解釋:「奇勒是被自己的動物性本能所困,他跟隨自己的直覺,結果走錯路。相反,洛選擇觀察和等候事情發展,他對亞歷正是抱這種態度。」諷刺的是,奇勒向亞歷施加的壓力愈大,亞歷愈不肯吐真。「洛不認為事情是亞歷幹的,但對他有很多懷疑,調查過程中,縱使洛不斷被引導到其他方向,但他雙眼始終盯著亞歷。」
保羅戴路 介乎有罪與無罪的疑犯
人口失蹤案的第一嫌疑犯亞歷,由保羅戴路(Paul Dano)飾演,保羅形容亞歷是個複雜人物。「他像加害者,同時又像受害者,很神秘,對演員來說有很廣闊的探索空間。」監製Broderick Johnson同意:「亞歷是個很難演的角色,他有一種危險感,那是奇勒看到的一面,但他同時又予人無辜的感覺。他的外型比他的真實年齡大,以致旁人摸不清他的底細。」
亞歷有時候表現得很合作,他會說點奇勒想聽的話,卻不知道這樣做只會令自己和奇勒的處境變得更糟。導演丹尼斯當日讀完劇本,就意識到亞歷一角一定要找保羅戴路來演。「我需要一個存在感很強,觀眾即使看不到他,亦會感受到他存在的演員,保羅就是這種演員。他有股孩子氣,彷彿沒有長大,這點與亞歷很相似。」
由瑪莉莎莉奧(Melissa Leo)飾演的荷莉,是亞歷的嬸嬸,一手撫養父母雙亡的亞歷長大,一直堅稱侄兒無辜。「自從兒子過世、丈夫失蹤,荷莉只有亞歷和小狗相伴,她很寂寞,但又拒絕與外界聯繫。我想,五年前丈夫無故失蹤前,她一定是個很倚賴丈夫的女人,如今她只剩亞歷一個親人,所以很想保護他。」瑪莉莎莉奧解釋。
三面開弓 營造不安氣氛
《罪迷宮》的故事發生在賓汐法尼亞州,但取景地點實際上是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石山州立公園和東部近郊。劇組以斯坦頓樹林(Stanton Woods)為據地,在寒冷的一月開拍,過程讓導演丹尼斯非常滿意:「天氣預測會持續下雨,很冷,但不會大雪,至少不會有三尺厚的雪。當地人說這是他們遇過最惡劣的冬天,但對我們來說,這樣的天氣簡直perfect!」電影陰冷的調子,除了得到天時之助,還要配合地利人和,而這個擔子就落在美術指導Patrice Vermette、服裝指導Renee April和攝影導演Roger Deakin身上。「我職業生涯的第一部電影,就是跟Patrice和Renee合作的。Renee的戲服成功協助演員將角色帶入生活,Patrice就心細如塵,每道門每塊窗簾,他都以營造實感為大前提,落足心機。」導演丹尼斯說。
阿特蘭大取景
普通的居住環境營造觀眾共鳴感 – 噩夢隨時可以發生在你我身上遠郊住宅區 鳥瞰如迷宮對於《罪迷宮》要採取怎樣的氛圍,曾經憑《宮廷眷戀──維多利亞與阿爾拔親王》(The Young Victoria)角逐奧斯卡最佳美術指導的Patrice Vermette表示,最初的靈感來自攝影師Gregory Crewdson的一些寫實作品。「我一邊讀劇本,一幅幅畫面已經在我腦海出現,於是我翻書、翻相片,希望尋找有類似陳設的畫面。」他把搜集得來的資料給導演過目,然後雙雙飛去阿特蘭大勘景。
二人在阿特蘭大找到很多典型東北風格建築。「紐約州和賓汐法尼亞州都有很多這種公寓,普遍得很,所以戲中人的遭遇,其實真的可以發生在你和我身上。這些位於遠郊的公寓會構成小村落,而小村落就由高速公路和購物中心串連起來,從高空鳥瞰,十足迷宮一樣。而迷宮正是戲裡一個重要的視覺元Patrice在阿特蘭大拜訪過不少家庭,替劇本尋找適合的布置。「我們討論過顏色、紋理、光線反射,發現當地很多家庭仍保留很多產於70、80年代、風
格迥異的產品,都不是名貴古董,但就比很多當代產品有趣。」而為了營造不安的氣氛,Patrice採用了柔和色系為電影的主色調,博家的家居陳設用淡藍、灰和綠,杜家就用啡、土黃和焦紅。
工人階級衣著 Wal-Mart搜羅戲服
同樣地,服裝設計師Renee在戲服的色調上,也是採取柔和色策略。她到Sears、Wal-Mart、Target,甚至Goodwill等售賣平民服飾的地方,替演員搜羅戲服,以貼合戲中人物工人階級的形象。「戲中差不多所有人的服裝都是灰調,其實灰、紫紅、紫,都是我喜歡的顏色,屬於憂鬱色系。」Renee解釋。
灰色映襯戲中人的不安和抑鬱,整齣戲只有兩個角色鮮艷奪目。「就是安娜和彩兒,導演希望她們全身粉紅,我認同這是最適合她們的穿戴,因為女兒就是父母生命中的光,我們希望透過她們身上的顏色反映這點。」
以弱御強 神級攝影師親自操刀
「對我來說,今次有機會跟大師級攝影師Roger合作,是實現了我的夢想。他是我心目中的當代英雄。」導演丹尼斯一再對Roger Deakins的參與表示謝意。Roger Deakins從影38年,由1995年《月黑風高》起,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不下10次,是高安兄弟的御用攝影導演,近作《新鐵金剛:智破天凶城》的鏡頭運用更是技驚四座。在《罪迷宮》,Roger就一再利用顏色、光和影,替電影營造陰冷的氣氛。「今次我大部分時間都採用單色調,有些場景顏色會豐富一點,但色彩依然非常有限,挺樸素的。」
導演丹尼斯要求畫面盡量真實:「我希望觀眾感受到圍繞戲中人痛苦感覺之間的雨水和塵土的味道。」經過商討,Roger同意盡可能使用自然素材,減少人手操控光線,並使用慢速攝影機拍攝,以增強畫面張力。「Roger設計的這種幽閉恐懼元素,很合用。黑暗,在這部戲裡面很重要,即使白天,也是陰沉而憂鬱的,至於夜景,就充滿詩意,這一切都是Roger的功勞。」
最難處理的一場夜景戲,是電影開場不久,洛探員在樹林邊緣找到涉案的露營車,繼而拘捕疑犯亞歷的一場戲,Roger回憶道:「這場戲的背景有個油站,在發出汽化的水銀白光,警車就閃著藍光,我不想用更強的光把它們壓下去,於是嘗試把鏡頭拍闊一點。我用了ARRI ALEXA數碼機,配AXA 1280低燈,結果效果比用菲林機更好。」
監製Broderick Johnson事後表示:「看Roger Deakins打燈、運鏡,是我職業生涯裡眾多重要時刻之一,他是用自然光的高手,即使面對《罪迷宮》這類光線暗淡的戲,他對光的運用依然精采絕倫,他構思的每個鏡頭,都有很多層次,值得細意欣賞。」Roger Deakins是紀錄片出身,到今時今日依然喜歡親力親為,親自掌鏡、打燈。
台前幕後
導演 丹尼斯維爾諾夫(Denis Villeneuve)
1967年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擅長自編自導,曾經憑《迷情漩渦》(Maelstrom)、《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Polytechnique)及《母親的告白》(Incendies),三度獲加拿大電影最高榮譽堅尼獎(Genie Awards)最佳導演及最佳電影。2011年,描寫尋根之旅及宗教仇恨的《母親的告白》橫掃歐洲各大影展,囊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攝影、剪接及最佳女主角等大獎,獲《紐約時報》選為年度十大最佳電影,同年入圍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曉治積曼(Hugh Jackman)
荷里活最成功澳洲男演員,近年狀態大勇,繼年初憑《孤星淚》(Les Miserables)憾動人心的演出奪得金球獎影帝,並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後,單飛上陣的《狼人:武士激戰》(The Wolverine)也創下全球3億美元票房紀錄。2009年獲邀擔任金像獎頒獎禮司儀,又唱又跳從容自若,成功為近年收視率每況愈下的金像獎挽回收視,名副其實多才多藝。其他重要電影演出包括:《變種特攻》(X-Men)系列、《鐵甲鋼拳》(Real Steel)、《澳大利亞》(Australia)、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死亡魔法》(The Prestige)、活地亞倫(Woody Allen)的《遇上塔羅牌殺手》(Scoop)及金球獎提名作《隔世情緣》(Kate & Leopold)。積佳蘭賀〈Jake Gyllenhaal〉2001年憑心理驚慄cult片《死亡幻覺》(Donnie Darko)嶄露頭角後,過去10年一直深受片廠及獨立製片人垂青,分別憑《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和《愛情戀上癮》(Love & Other Drugs)獲提名奧斯卡及金球影帝,重要作品包括:《警戰實錄》(End of Watch)、《危機解密》(Source Code)、《雙情路》(Brothers)、《死亡引渡》(Rendition)、《殺迷藏》(Zodiac)、《平頭日記》(Jarhead)、《情來算盡愛》(Proof),類型包羅萬有。
維奧拉戴維絲(Viola Davis)
舞台劇出身,曾兩度憑舞台演出勇奪東尼獎(Tony Award)最佳女主角。2008年在《聖訴》(Doubt)夥拍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及菲臘西摩荷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贏得金像女配角提名。2011年再憑描寫種族歧視的窩心小品《寫出友共鳴》出戰奧斯卡影后,動人演繹叫人為之淚流。
瑪莉莎莉奧(Melissa Leo)
2009年憑《Frozen River》角逐金像影后,兩年後在《擊情手足》(The Fighter)飾演拳手兄弟麥克華堡(Mark Wahlberg)及基斯頓比爾(Christian Bale)的母親,成功贏得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近作有湯告魯斯(Tom Cruise )主演的《攻.元2077》(Oblivion),及與謝拉畢拿(Gerard Butler)和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合演的《白宮淪陷》(Olympus Has Fallen)。
瑪莉亞貝露(Maria Bello)
生於賓汐法尼亞洲,影視兩棲,曾經憑愛情片《The Cooler》及大衛哥倫堡(David Cronenberg)執導的《A History of Violence》兩度問鼎金球影后,其他作品包括《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吸煙無罪》(Thank You For Smoking)及新近上映的《中坑同學會2》(Grown Ups 2)。鏡頭外,致力參與爭取海地婦女權益運動。
泰倫斯侯活(Terrence Howard)
2004年在金像獎最佳電影《撞車》(Crash)有突出表演,翌年再憑黑人音樂電影《RAP夢情色》(Hustle & Flow)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他矚目作品包括《Ray》、《Pride》、《強復者》(The Brave One)、《聲夢奇緣》(August Rush)及《機甲奇俠》(Iron Man)等。
保羅戴路(Paul Dano)
近年荷里活最具潛力80後男演員,2006年憑《陽光小小姐》(Little Miss Sunshine)怪雞哥哥一角嶄露頭角,《The Ballad of Jack and Rose》的演出獲同場的丹尼爾路易斯(Daniel Day-Lewis)盛讚,被推薦參與金像電影《黑金風雲》(There Will Be Blood)。擅長演怪雞角色,作品包括去年夥拍羅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的《我的單身爸爸》(Being Flynn)、《書中字有夢女神》(Ruby Sparks)、《時凶獵殺》(Looper)、《半個好心男》(The Good Heart),在即將上映的
《12 Years a Slave》,更有機會與畢彼特(Brad Pitt)及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過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