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屆威尼斯影展 金獅獎提名
改編自M. L.史迪雯(M. L. Stedman)同名暢銷小說
《有人喜歡藍》《末路車神》康城提名導演
戴力斯安法西斯 Derek Cianfrance 編導
《被偷走的12年》《時代教主:喬布斯》金像影帝提名 米高法斯賓達
Michael Fassbender
《丹麥女孩》金像女配角 艾莉西亞菲瑾德 Alicia Vikander
《叛諜追擊4:機密逃殺》《單身動物園》金像女配角 麗素慧絲 Rachel Weisz
《愛在海的邊緣》(The Light between Oceans)
12月1日上映
電影簡介
《愛在海的邊緣》(The Light between Oceans)榮獲第73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提名,由《有人
喜歡藍》《末路車神》康城提名導演戴力斯安法西斯(Derek Cianfrance)編導,《變種特攻》
系列《被偷走的12年》《時代教主:喬布斯》金像影帝提名男星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丹麥女孩》金像女配角艾莉西亞菲瑾德(Alicia Vikander)及《叛諜追擊4:機
密逃殺》《單身動物園》金像女配角麗素慧絲(Rachel Weisz)主演,改編自著名作家M. L.史迪
雯(M. L. Stedman)的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一對戰後戀人在愛與失去、秘密與真相、對與錯的漩
渦之中尋找曙光,也是歷久不衰的動人愛情故事。
故事大綱
大戰過後,身歷百戰的湯(米高法斯賓達 飾)只想歸於平淡,於浩瀚海洋中的一個孤島上擔任燈塔看守員,希望在孤寂中尋找慰藉,卻在這個杳無人煙的海岸遇上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伊莎貝(艾莉西亞菲瑾德 飾)。二人在與世隔絕的彼岸相戀,並熱切地建立新生活和組織家庭,可惜天意弄人...... 一天,湯和伊莎貝在絕望中發現一隻載著男屍和女嬰的小艇漂流至岸上,二人決定將女嬰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撫養,嘗試為人父母的滋味,卻萬萬想不到這個決定所帶來的後果與牽連,而令人不安的真相慢慢地解開……一個為愛而作的決定,改變眾人一生的命運。徘徊對與錯的邊緣 因愛顛倒道德界線《愛在海的邊緣》(The Light between Oceans)是澳洲作家M. L.史迪雯(M. L. Stedman)的首本作品,她筆下這本淒美動人的小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澳作為背景,描寫一個徘徊在與錯的邊緣的史詩式愛情故事,自2012年出版後轟動文學界,打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今日美國】(USA Today)的暢銷榜,亦被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稱讚非同凡響,甚至與著名英國作家Thomas Hardy的作品相提並論,其後被翻譯成35種語言,暢銷全球。戴力斯安法西斯(Derek Cianfrance)從小說中看到壯闊景致、戰後餘波、強烈激情,還有最重要的是,愛情如何把一對戀人的道德界線顛倒。戴力看到把《愛在海的邊緣》拍成電影的潛力,忠實地將小說改編,同時以他作為導演的視野,細膩地以影像刻劃驅使人走進情感和渴望的天堂與地獄。
戴力說:「《愛在海的邊緣》是一部關於愛、真相、秘密,以及當這些秘密曝光後會導致甚麼後果的電影。這是套道德戲劇,但核心也是個永恆的愛情故事。」今次亦是戴力首次改編小說,其實他一直都希望能拍以關於愛、家庭、寂寞和選擇等為主題的電影,而這些主題也是原著小說能打動人心的原因。
戴力編導的2010年電影《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獲得各界好評,以嶄新的手法細膩描
繪一段正在破碎的婚姻;之後的作品《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則是一部充
滿抒情詩意的犯罪戲劇,把銀行劫案拍成一個強烈感人的父子情故事。他說:「到目前為止,拍關於感情和家庭的電影似乎成為了我的使命,我覺得作為導演,就是以不同方法探索人世間最親密的感情關係。」
掙扎於兩極之間 原著小說震撼人心
原著小說其中一個吸引之處,就是它的寓言元素:一片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一段打破社會制約的愛情、一個從海中漂流而至的嬰孩,和一個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的可憐女子。而最吸引戴力的,就是這故事能讓他探索一段最獨立和強烈的愛情,如何承受得起真相的殘酷和沉重抉擇帶來的後果。
故事發生在西澳的雅努斯岩(Janus Rock),絕對不是巧合,這岩石以羅馬神話中的雙面神命名
,象徵開始與完結。跟雅努斯一樣,湯和伊莎貝都在兩個極端之間掙扎:在被戰爭摧殘的悲痛過去,和他們憧憬的美好將來之間;在逃離世間的黑暗,和追逐期盼中的曙光之間;在做霎時認為是正確的事,和看清甚麼才是公道的選擇之間。拍這部電影的巧妙之處,就是要把以上總總都揉合起來。這既是一個迷人的愛情童話,也是一個關於果報的故事。
戴力認為最佳的切入點,就是他看這小說時的親身感受:「我想忠於原著,到目前為止我聽過對這電影最好的讚美,就是來自史迪雯的讚賞,她說她在一次放映會後哭了一整天......因為她感到被了解。她說:『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我們作為人,都希望得到彼此的了解。』」
跟全球的書迷一樣,戴力被史迪雯的文字震懾,被她在黑暗的秘密和必遭厄運的決定之中,營造懸念與詩意並取得平衡的能力所震懾。他仍記得自己搭地鐵時,完全無視別人的目光,一邊看小說一邊在哭。他說:「在幾年內,我在咖啡店、公園和地鐵看到人們看這小說時,無不感動落淚,引證了這是個非常人性和普世的故事。我覺得人們喜歡它誠實地描寫愛所帶來的痛,以及失去愛的感覺,亦描繪了一次美麗的救贖和心靈治療過程。」
夢工場製作 《有人喜歡藍》導演編導
戴力在腦海中把這故事影像化,並全力把《愛在海的邊緣》改編成電影。那時,小說的電影版權已經落在夢工場(DreamWorks)手中,曾製作《引力邊緣》(Gravity)、《哈利波特》系列
(Harry Potter series)等大片的Heyday Films監製大衛海曼(David Heyman)亦已開始著手籌拍,
他是在執行監製露絲艾歷遜(Rosie Alison)的推介下愛上這小說。
大衛說:「有多個敘事角度的故事很吸引我,在這故事中,你不但會看到湯、伊莎貝和漢娜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經歷和看法,而且每個人物都會為事情加入另一層次,這樣,故事會帶你到進入很個人和情感豐富的旅程,我相信觀眾看完後都會作出深入討論。」露絲補充說:「這本書對愛、失去和犧牲的刻劃非常扎實,某程度上這是心理懸疑故事,當中的謎團正正就是來自最強烈的愛。」
戴力於是聯絡上大衛海曼,希望能參與製作,更表示他是天意註定要拍這電影的,他無比的熱誠最終打動了對方。大衛看過《有人喜歡藍》和《末路車神》,知道他細膩的編劇文筆和強而有力的影像風格,很能配合小說讓人有如身歷其境的說故事手法。
大衛說:「戴力的作品不會矯揉造作,對改編一個如此震撼人心的故事是非常重要。他深入地與各個人物聯繫,從劇本的每一頁,到電影的每一格畫面,都可以看到原著小說的靈魂。」
雖然戴力在沒有原著作者史迪雯的參與下編寫劇本,但作者的思想在他的腦海中卻是無處不在,他解釋說:「即使我們沒有交談過,但在我的思想中已跟她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我視她的文字為聖經。我反覆地看小說,已經牢牢記在心,而且一直銘記第一次看時的感受,那是給我指引的北斗星。」
他亦確保要好像原著那樣,對各個複雜的人物都不加以批判,他說:「故事很吸引我的一點是當中沒有壞人,但不代表每個人都做正確的決定,或者沒有傷害過別人,而是在他們的心中、思想和靈魂裏,都是好人。作為一個對人性感興趣的導演,我很榮幸能夠拍這樣的故事,那些你認為是『壞蛋』的人,可能就是你最愛的人。」
忠於原著改編 把文字轉化成影像
戴力堅決尊重原著,但也同樣堅決要把文學作品影像化,並賦予生命展現於大銀幕上的神奇魔法。事實上,他在改編時面對很多痛苦決定,究竟何時要把史迪雯的文字細緻地呈現,何時要更生動地把文字轉化成活生生的影像。他說:「無論改編甚麼故事,最大的挑戰就是刪減,要決定取捨。這就像雕刻那樣,如果你掌握得到就如虎添翼。慢慢地,你就可以把你喜歡的時刻和主題擴展,呈現出更多真實性,這時故事就開始有了生命。電影和文學之間一定有不同,其中之一就是時間的演繹,在處理故事節奏、秘密和揭開真相的手法上必然有所不同。」
戴力對於處理秘密和揭開真相的部分尤其著迷,他看到故事的中心主題,就是婚姻中的秘密可具破壞性,亦同時使兩個人更緊密,他說:「電影揭示秘密的方法是改編故事時重要的一環,例如在書中,湯和伊莎貝是同時得知關於嬰孩的真相;但在電影裏,湯是比伊莎貝早發現的,所以你感受到他獨力承擔著這沉重的真相。」
戴力寫了好幾稿後,才與史迪雯會面,他回想說:「我很緊張,因為我很尊重她,所以希望自己沒有辜負她。我們共晉晚餐,她是我遇過最有魅力、有思想和愛的人之一,為人很內向,但在拍這電影期間她給予我很大的支持。對於把她的創作帶到新的層面,我感到很微妙,而她對我的信任,給予了我拍這電影的信心。」
史迪雯回應道:「我感到很幸運能透過Heyday Films和夢工場,把我的作品帶到戴力手上,他
很專業和完美地把書中的世界活生生地呈現在新的媒介上,再配合出色的演員、攝影和配樂,拍出細膩動人和真摯的電影,且忠於原著的精神,但同時包含了他和演員深刻的個人詮釋,見證著電影成形真的是很大的榮幸。」
監製們都很欣賞劇本的結構,《色破孽緣》(Chloe)、《寡佬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監製傑
費里基福(Jeffrey Clifford)說:「戴力的劇本真實和自然地把小說的情感蒸餾,而且把人物的特質活現出來。」
演員同樣也被劇本深深打動,男主角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說:「劇本就如小說
一樣令我感動流淚,它很美麗地訴說湯和伊莎貝的愛情故事,當我們在銀幕上看到讓人共鳴的故事時,我相信大家都會從湯和伊莎貝身上看到自己,這就是電影最有力量的時刻。」
燈塔看守員 秘密保守者
故事開始時,在大戰中飽歷戰火洗禮、痛失數以萬計同袍的退役美軍湯,來到西澳逃避內心揮之不去的悲慟、罪疚和精神創傷。他找到一種與世隔絕且能繼續作出貢獻的生活方式,就是在海岸上的燈塔當看守員,一絲不苟地維持導航燈的運作。可是,當湯一心以為在這裏可以找到他需要的孤寂時,卻遇上了一個能打開他心扉的女人。
憑《被偷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和《時代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兩度獲得金像提名
的米高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擔演湯這個他從影以來最有內心戲和人性化的角色,
雖然他演繹過《色辱》(Shame)中的性上癒男子;《變種特攻》系列(X-Men series)中亦正亦邪
的磁力王;《被偷走的12年》中殘酷不仁的黑奴主人;《時代教主:喬布斯》中的劃時代領
袖,但今次的角色卻是他從未遇過的新嘗試和新挑戰。
這令導演戴力斯安法西斯感到興奮,他說:「我多年來都被米高的演出所震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有多麼聰明,在銀幕上如何運用他的頭腦。但這個角色卻是讓大家看到他的內心──在他的身形和智慧底下的內心,我想把他的靈魂和軟弱的一面展示在大銀幕上,我想看他內心與思想交戰。」
「我們見面時,我問他有否曾經愛過,當他取笑我並說有時,我頓時感覺到我們之間的兄弟情,我覺得他是註定是飾演湯的。湯就像一個緊蓋著的水煲,表面上很冷靜,但內裏醞釀著一股暴風雨。」戴力續說。
米高也同樣被這股暴風雨吸引著,被這個經歷過道德淪亡的戰爭、以至其後墮入愛河後,更加感到做人必須要善良正直的男人吸引著。他說:「看小說和劇本時,我都很欣賞湯的原則、忠誠和力量,他是個堅忍、誠實的人,也是個嘗試修補自己的人,他背負著戰爭留下的心靈傷疤,但當他遇上伊莎貝後,就被她的清新和天真激勵了,嘗試去打開心扉。」
湯由原本的謹慎拘謹,漸漸變得充滿熱情,是角色結構中重要的一點,米高說:「他見過人性最醜惡的一面,所以不太再喜歡人,因此獨自在燈塔上工作對他來說是解脫。但當伊莎貝出現後,他的感官重新被喚醒,開始變得完整。」
伊莎貝的出現令湯內心深處的熱情重燃,他感到生命中無法沒有她,因此當嬰孩來到他們的生命中時,即使他很明顯在道德責任感和妻子的快樂之間掙扎,但最後還是讓步做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米高說:「小艇沖上岸的一刻,正值湯和伊莎貝的關係處於艱難的時刻,這解釋了他們隨後作的決定。同時他們在島上也非常孤獨,可見天堂其實也可變成監獄。」
把嬰孩據為己有顯然是個不祥的決定,但米高很能理解為何湯即使理性上疑慮不安,但最後都聽從自己的心,作出一個後果難以想像的決定,他解釋說:「這故事好看的地方之一,是它呈現出真實人生中的複雜性,人生中有很多決定都是沒有理所當然或正確的答案。這故事不是要批判誰好誰壞,而是我們如何面對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我認為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要點。當湯發現他們做了甚麼後,他感到很痛苦,因為在內心深處,他相信每個人都必須做對的事。」
這個被他們取名為露絲的嬰孩漸漸成長,她成為了湯人生中無限喜悅的來源,但這也更進一步蠶蝕著他。米高說:「湯是那種精通潮汐、星宿、以至化石由來的人,他喜歡跟露絲分享他所知的一切。而跟很多小孩子一樣,露絲的好奇心和熱忱令他充滿朝氣;但同時,陪伴露絲成長的四年間,內心一直埋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卻是不斷地與他的本質抗衡。」
米高淋漓盡致地演繹出湯在為人父親的喜悅,以及奪走了別人的孩子所帶來的恐懼,兩者間的對立和矛盾。戴力說:「我為他的表現感到自豪,他展現出湯是個非常安全謹慎的人,但同時他內心也很懼怕,我覺得米高是少數能同時演繹兩種極端的演員,能夠塑造出湯的堅強外殼,也讓你看到他內心的不安。」
米高透露戴力也投放了很多心血在演員身上:「戴力是那種竭盡全力把大家最好的表現挖掘出來的導演,而且他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你,非常信任他的演員。」他尤其被戴力著名的長鏡頭所迷倒:「這種拍攝手法是要求演員有極高的專注力,但你也會發現,這樣你的表現才是真正最活靈活現,可以讓導演捕捉到最真摯的時刻。」
除了要把湯最深藏的情感挖掘出來之外,這角色也需要很大的體能消耗,因為湯是負責打理雅努斯岩的唯一人,米高笑說:「我不記得自我成年後可曾試過早睡,但拍這電影時,每晚九點我就會昏迷。」
雖然需要很大的體力勞動,但米高相信他在雅努斯岩上得到寶貴的體驗:「即使湯的人生未必事事順意,但至少他懂得愛,他灌注了心血在某些事上,而他在雅努斯岩上過的四年,可能像活了十遍那樣豐盛。」
改變一生的抉擇
美麗、活潑和堅毅的伊莎貝,是唯一能令飽受戰爭摧殘的湯放下枷鎖、全然著迷的人,但她也是導致二人面對日後果報的源頭。要演繹伊莎貝的多層性格並不容易,包括她的活力四射、忠於直覺的率真、和不顧後果的魯莽。戴力知道要找一位有能力深入探索角色內心的女演員,這就是憑《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成為金像女配角的艾莉西亞菲瑾德(Alicia Vikander),而她在《智能叛侶》(Ex Machina)中飾演超人工智能機械人Ava的表現亦令人印象深刻。
導演戴力說:「伊莎貝是個很率真的人,我不知道在哪裡找一個如此脆弱、坦率、反覆無常而又勇敢的人,於是我不斷去尋找,也見了很多出色的女演員;那時我並不認識艾莉西亞,直到選角總監叫我看看《皇家風流史》(A Royal Affair)。當我終於跟艾莉西亞見面時,立刻就覺得她是伊莎貝,也覺得她和米高會很合拍。
」
艾莉西亞對伊莎貝這角色深深著迷:「在故事開端,她帶來了很多生氣,雖然她跟湯一樣飽受創傷,更在戰爭中失去了兩個兄弟,但她仍然是個閃閃發亮、充滿熱情的人,這也是湯被她吸引著的原因。」而伊莎貝被湯吸引,某程度是為了尋找自由和自我,她說:「我覺得伊莎貝找到一個讓她做回真我的人,跟他一起,她終於可以放鬆做回自己。」
伊莎貝的真我是充滿矛盾的,這也是艾莉西亞喜歡她的原因:「我覺得伊莎貝很堅強,但也很天真和脆弱,她是不顧後果好壞地跟隨直覺、做事衝動的人,她有一段很艱鉅的旅程要走,我也被她的意志和堅定所吸引。」
伊莎貝決定把沖上岸的嬰孩據為己有,艾莉西亞認為她是任性固執地不顧嚴重後果,完全地埋沒在母性和愛的感覺之中。她說:「人生中,我們會做一些未必是最好的決定,但每個故事都有兩面,我覺得這電影美麗之處在於你可感受和理解每個人物的行為,我對伊莎貝、湯和漢娜都一樣能感同身受。」
艾莉西亞與米高的化學作用是不可或缺,而她與飾演四歲女孩露絲/桂恩的小演員芙羅倫絲嘉
莉(Florence Clery)之間的火花,也是同樣重要。艾莉西亞說:「芙羅倫絲是個非一般的小演員
,我要很努力才可跟得上她的豐富想像力。尤其她非常從容自若,我真的愛上了她。」
艾莉西亞又大讚戴力的導演手法,令大家的情感得以發揮:「戴力是個很謙遜的人,很放手讓演員投入其中,自然流露;他的情感智商很高,同時也很準備充足,在拍攝的同時他已著手剪接,所以能清晰告訴你每個情節拍出來的效果應該是怎樣,對演員有很大幫助。」
在拍攝伊莎貝初次來到雅努斯岩那一幕,戴力想捕捉到艾莉西亞最自然的反應,所以當她首次來到拍攝現場時,是被蒙住雙眼的,艾莉西亞回想說:「他們把我帶到一間漆黑的密封小屋,在那裡換衫化妝。之後我就坐在那兒,看不到戴力和其他人,只有我自己。後來副導走進來,告訴我他們將會打開大門,讓我走向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那裡,初次感受這個小島。」
「門一打開,我就是伊莎貝,跑上島上的山坡,那時我深深感受到她那份像孩童般的興奮心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後我走向燈塔,那刻太陽剛剛升起......我從來未見過那麼美的東西,我以伊莎貝的身分去感受這一切,這也是令我畢生難忘的感覺。」艾莉西亞續說。
戴力回應說:「那一刻是純淨無瑕的,是不能預先編寫出來的,是你無法預料的......那一刻艾
莉西亞首次看到這片美麗土地,在我們眼前變成了伊莎貝。」
追尋答案與真相當湯和伊莎貝在沖上岸的小艇上找到一個女嬰時,他們假設她的父母已雙亡,可是後來湯得知她的母親尚在人世,知道這個名叫漢娜的澳洲女子,將會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混亂劫難。漢娜憑著渺茫的希望,祈求終有一日能與在大海中失蹤的丈夫和女兒重聚,她由悲痛、驚愕、沮喪到最後尋求和解,經歷了起起伏伏,是故事中重要的人物。
導演戴力邀得金像女星麗素慧絲(Rachel Weisz)來擔演漢娜,她向來擅長為不同類型的角色注
入色彩,例如《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屍中罪》(The Lovely Bones)、《單
親插班生》(About a Boy),以至最近的《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戴力一直都很想跟麗素
合作,而漢娜是很適合她的角色,他說:「她已為人母,而我覺得你必需要為人父母才能真正了解漢娜。這次我跟麗素的合作非常精彩,我們之間的互信和交流,是我有過最深和最獲益良多的一次經驗。」
戴力指出,麗素要演繹出漢娜失去至親的悲痛,但同時不能流於煽情,是有如走鋼絲般難以拿捏平衡,所以特別請來一位心理輔導員與麗素交流,幫助她了解面對親人生死未卜的感覺是怎樣的。戴力說:「那時馬航失蹤事故發生不久,我們一起探討那些失蹤人士親屬的痛苦感受,他們要在所有人都假設凶多吉少時,繼續心存盼望。麗素和我覺得所有人都會視漢娜的盼望為癡心妄想,但這卻是令她堅持活下去的動力,她最非凡之處是從不會失去信念,保持作為母親和妻子的堅定與希望。」
麗素很喜歡這個故事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瑕疵,因為她對不完美的人物比較有興趣,她也讚嘆劇本如何全情地表達出小說所刻劃的情感:「我覺得這是我見過最忠於原著的改編之一,劇本跟小說一樣扣人心弦。」
她也知道這角色需要她探索心靈中最躁動的地方,那些失去、被背叛和渴望找出真相的複雜感覺,如龍捲風般在內心翻騰,她說:「漢娜是個很具挑戰性的角色,因為她是個心碎的人,我不能想像比失去丈夫和女兒生死未卜更大的痛。我覺得她是處於一種卡在中間的不明狀態,等待著一個她相信會等到的答案。」
漢娜的故事也是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她的富裕父親不允許她在全世界都仇視德國人的時勢下,與德國移民法蘭克發展一段為世不容的愛情。但她對法蘭克情深不移,更誕下愛女桂恩,最後卻發展成父女在大海中失蹤的悲劇。麗素說:「這個故事充滿著愛,有親子之間的愛,也有夫妻之間的愛。」
對於漢娜來說,愛女尚在人世的消息是喜也是驚,因為她得知她和女兒的聯繫已經被切斷;她對女兒的愛絲毫未變,但女兒現在卻視她為陌生人。麗素說:「得知女兒完全不認識她,亦不會視她為母親,對漢娜來說是極大的驚愕。這帶出了生育和養育,以及何謂父母的問題。」
跟艾莉西亞一樣,麗素覺得飾演桂恩的小演員芙羅倫絲嘉莉,幫助了她探索漢娜的母親兩難感受,她笑說:「芙羅倫絲愛玩又愛創作,我覺得她將來可能會成為導演,因為她擅長在拍攝現場安排一切。」
漢娜和桂恩之間是一段充斥著不理解和困惑的矛盾關係,麗素要尋找一個跟芙羅倫絲合作的方式:「我們有不少很難應付的戲,我希望讓她感到安心,所以事前會慢慢跟她解釋。我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因此懂得如何跟小孩子玩耍,讓他們心情放鬆,這對我們很重要。」
雖然漢娜和伊莎貝的人生截然不同,但最後她們都連上了,麗素認為最強烈的一幕是她們首次見面時:「兩個愛女心切的慈母首次正面對峙,氣氛是極度緊張。」
至於誰對誰錯,麗素希望由觀眾自己去討論和定奪:「這故事探索的道德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我覺得有些人會覺得某個人物的行為情有可原,但其他人則會覺得那人物是罪人。這是很引人入勝的,因為道德問題是要在不能黑白兩分、在沒有簡單答案的情況下,才最值得思考。人生中大部分都是灰色地帶,而這個故事則為一些陷入灰色地帶的人們注入了人性和情感。」
麗素又認為導演戴力是這令人因愛而犯錯的灰色地帶中的嚮導:「戴力真的懂得如何引導你,給予你很多提議去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演繹。雖然你不會知道哪一種演繹才是最適合,但你知道戴力一直都在尋找最真摯的時刻,他啟發你爆發潛能,同時也很友善,一直給予支持。」
新人加老戲骨組成強大配角陣容
圍繞著米高、艾莉西亞和麗素這個緊張三角拉鋸關係的,是由一眾新人和老戲骨組成的強大配角陣容,包括《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的積克湯臣(Jack Thompson),飾演運送乘客和物資來往雅努斯
岩的船長拉夫,他說:「大海在拉夫的血液裡,我覺得大海的美麗、怒濤和非一般的自然力量,會令人類變得謙卑,這總括了拉夫這個人。」導演戴力說:「我每次見到傑克,都會看見喜悅和正義感,我覺得他天生就是拉夫。」
另一位備受愛戴的澳洲演員、曾演出《刺鳥》(The Thorn Birds)、《花心情聖》(Cocktail)和《
澳大利亞》(Australia)等經典電影的拜仁班(Bryan Brown),擔演漢娜那富裕和有權勢的父親樸
史先生,他因為女兒嫁給德國人而斷絕了對她的經濟支持,監製大衛海曼說:「我們需要一個像拜仁那麼有威嚴的演員去演繹這位嚴父。」戴力補充說:「樸史先生是個有趣的人物,因為他不接受女兒與她愛的人在一起,可說是導致這個悲劇發生的始作俑者。如果他願意接受女兒和她的選擇,之後的事情都不會發生,所以他是所有事情的始源,但在最後,他卻成為了治療一切創傷的中心人物。」
伊莎貝那出身比較寒微的父母,由兩位資深澳洲演員、曾演出《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
的加利麥當勞(Garry McDonald)和《性書狂人》(Quills)的珍梅尼羅絲(Jane Menelaus)飾演,而
來自英格蘭的精靈四歲童星芙羅倫絲嘉莉(Florence Clery),則飾演女孩露絲/桂恩。
監製大衛說:「選角對這電影非常重要,尤其因為戴力跟每個演員都會建立密切的關係,他會透過了解,為演員提供一個可以放膽嘗試、不必害怕失敗的環境;而且他用很多長鏡拍攝,讓演員猶如在經歷一趟旅程,忘記自己是在演戲,自然投入其中。」
頂尖製作團隊 紐西蘭及塔斯曼尼亞取景演員精湛的演出為《愛在海的邊緣》注入生命,但最根本的是電影本身如何真實地重塑出動人心弦的時間與空間,導演戴力希望帶觀眾進入雅努斯岩的原始氛圍,感受它的滄桑美和幻變天氣,以及仍然活在大戰餘悸之中的西澳小鎮。
為此,戴力與頂尖的創作團隊攜手,包括曾拍攝《野獸家族》(Animal Kingdom)的兩屆艾美獎
得獎攝影指導亞當雅卡堡(Adam Arkapaw);《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美術指導嘉雲梅菲(Karen Murphy);《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剪接師朗柏天(Ron Patane)和占侯頓(Jim Helton);《
極速罪駕》(Drive)、《依法犯法》(The Lincoln Lawyer)服裝設計師伊雲班拿治(Erin Benach),還有《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布達佩斯大酒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金像配樂師亞歷山大達士勒(Alexandre Desplat)。
電影於2014年秋天拍攝了45天,在紐西蘭的馬爾堡(Marlborough)和奧塔哥(Otago)地區、以及
澳洲塔斯曼尼亞的島嶼取景。製作團隊面對的首個任務,就是尋找片中的雅努斯岩(Janus
Rock),因為岩上的燈塔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也是重要的元素。燈塔一向在文學中都象徵著
避難所、穩定以及光明能打破黑暗的信念。雅努斯燈塔在小說中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它位於印度洋和南大洋的連接點,代表著兩個世界的相遇與融合。
要找一個能反映出書中意象的燈塔,製作人們展開了全面的探尋,走遍了澳洲與紐西蘭超過
300座燈塔,最後找到位於紐西蘭南島最東北面曲海峽(Cook Strait)的坎貝爾角燈塔(Cape
Campbell Lighthouse)。這座72尺高的燈塔,自1870年開始引領著無數船隻橫渡變化莫測的浪
濤和極級強風,燈塔之下還有看守員的小屋和花園。
戴力說:「雅努斯是個象徵著兩極的島嶼:光明與黑暗、愛與恨、真相與謊言;最大的喜悅與最大的痛苦、生與死,都是在這島上發生,對我來說這是個神話般的地方,我很興奮能夠創造這個從未有人去過的島嶼。」
「坎貝爾角燈塔對我很有啟發性,因為多年來有很多燈塔看守員在那裡生活過,我覺得自己能感覺到他們的鬼魂。」戴力續說:「有一次在那裡漫步時,我經過一個古墓,上面寫著『給我們的愛女,走得太早,1896年8月至12月』,你知道那是個嬰孩,那刻我感覺到在那裡活過的種種生命、種種喜悅與悲痛、生與死。所以我們嘗試與這些靈魂連繫上,並讓這電影成為這個地方的回憶之一。」
雖然坎貝爾角是半島而非島嶼,但它的地理位置使其有遠離文明世界的感覺,前往那裡的通道只有一條私家車路,或一條很長、只在潮退時才浮現的遠足徑。當地常見的強風、雷暴閃電和暴風雨,幾度破壞了製作團隊的大本營,但嚴峻和偏僻的環境,加上缺乏現代化設備(包括電話訊號),卻拉近了大家的距離,令這個團隊在工作期間有一種很強的成就感和深厚的情誼。戴力更建議大家在拍攝場地附近扎營,在惡劣天氣和與世隔絕的環境下,過著跟湯和伊莎貝一樣的生活。他說:「故事某部分是講孤立和隔離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感受一下,我希望大家都在拍攝場地附近生活,可以早上起來拍攝日出,又可在半夜起來拍一些情節,成為了這個真實環境的一部分。我向來都希望為演員製造體驗,令他們的表現超越了演戲,成為了自己。」
在坎貝爾角燈塔拍攝了數週後,團隊移師到紐西蘭南島東岸的醉人城市達尼丁(Dunedin),在
那裡建構小說中的虛構小鎮Partaguese,也是前往雅努斯岩的通道。美術指導嘉雲梅菲和她的
團隊,用舊式的招牌把小店和街道改頭換面,還有馬車和老爺車,並在古老房屋、教堂和監獄等取景拍攝。
團隊又在達尼丁的城郊港口查爾姆斯港(Port Chalmers)拍攝,片中漢娜與法蘭克邂逅的書店和
婚後棲身的小屋、伊莎貝與漢娜和露絲/桂恩初次見面的縫紉用品店等,都是在這裡取景。
除了紐西蘭外,團隊也在塔斯曼尼亞的小鎮斯丹尼(Stanley)取景,拍攝巴達格斯這個虛構的海
岸城鎮。位於塔斯曼尼亞西北岸、人口只有460人的斯丹尼是個旅遊熱點,鎮中富有懷舊風味
的大街和碼頭,都非常適合拍攝。
服裝設計師伊雲班拿治也同樣一絲不苟,他特別喜歡20世紀初的物料和人手設計:「那個時
代沒有大量生產,所以東西的手工都很細緻,每件衣服都有紐扣和美麗的刺繡,我希望確保能細膩捕捉這些細節。」米高法斯賓達說:「服裝就像是令我們真正成為角色的最後元素,是錦上添花。湯的衣著是很學究式的,因為他曾經是個軍人,這反映出他還未完全走出戰爭的陰影。」
監製傑費里基福說:「一直推動著大家的是戴力對原著故事的熱誠,以及他對故事的深入了解和聯繫。對他來說,這不只是一個工作,而是他認為非做不可、而且願意作出犧牲去達成的事。」
至於戴力希望觀眾得到甚麼,他總括說:「我希望大家能體會到一個無可否認的愛情故事,一個愛與真相在搏鬥的經典寓言故事。希望觀眾離開戲院後,會討論哪個人物最令他們認同、他們認為誰做了正確的決定和原因。」
關於台前幕後
戴力斯安法西斯 Derek Cianfrance (編劇/導演)
美國導演、編劇,1998年23歲時自編自導首部電影《Brother Tied》,在辛丹斯電影節
(Sundance Film Festival)大獲好評;2010年編導第二部作品《有人喜歡藍》(Blue Valentine),
由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和米雪威廉絲 (Michelle Williams)主演,後者獲得金像影后提名,
電影更獲康城一種關注大獎(Un Certain Regard Award)及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提名;2012
年編導第三部作品《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再與賴恩高斯寧合作,同樣獲
得好評。
米高法斯賓達 Michael Fassbender (飾演 湯)
愛爾蘭演員,憑2013年史提夫麥昆(Steven McQueen)執導的電影《被奪走的12年》(12 Years a
Slave)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以及2015年丹尼保爾(Danny Boyle)的《時代教主:喬布斯
》獲得金像影帝提名。2011年及2014年加入《變種特攻》系列(X-Men series),飾演年輕版磁
力王,其他作品有2006年《戰狼 300》(300)、2009年《希魔撞正殺人狂》(Inglourious
Basterds)、2011年《簡愛》(Jane Eyre)、《危險療情》(A Dangerous Method)和《色辱
》(Shame)、2012年《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2013年《黑權大狀》(The Counselor)等。
艾莉西亞菲瑾德 Alicia Vikander (飾演 伊莎貝)
瑞典籍演員,芭蕾舞舞蹈員出身,因參演瑞典短片和電視劇而在北歐嶄露頭角,2010年首登
大銀幕演出電影《Pure》,成為瑞典「金像獎」金甲蟲獎(Guldbagge Award)影后;2012年參
演《貴族孽緣: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和《皇家風流史》(A Royal Affair),備受矚
目;2015年在《智能叛侶》(Ex Machina)飾演超人工智能機械人,獲得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和電
視藝術學院大獎(BAFTA Award)最佳女配角提名;更憑同年作品《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
成為金像女配角。其他作品有2015年《特務型戰》(The Man from U.N.C.L.E.)和《摘星廚神
》(Burnt)、2016年《叛諜追擊5:身份重啟》(Jason Bourne)等。
麗素慧絲 Rachel Weisz (飾演 漢娜)
英國演員,拍攝電視劇出道,1996年首次參演荷里活電影《連鎖反擊》(Chain Reaction),與
奇洛李維斯(Keanu Reeves)和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同台演出,其後演出1999年的《盜墓
迷城》(The Mummy)和2001年《盜墓迷城2》(The Mummy Returns),廣為人熟悉。她憑2005
年《無國界追兇》(The Constant Gardener)獲得包括金像獎和金球獎等多個最佳女配角獎,其
他作品有2001年《敵對邊緣》(Enemy at the Gates)、2002年《單親插班生》(About a
Boy)、2003年《幕後陪審團》(Runaway Jury)、2005年《魔間行者》(Constantine)、2007年《
藍莓之夜》(My Blueberry Nights)、2008年《騙騙喜歡妳》(The Brothers Bloom)、2009年《屍
中罪》(The Lovely Bones)和《穹蒼下的女神》(Agora)、2010年《驚天告密》(The
Whistleblower)、2011年《移城別戀》(360)、2012年《叛諜追擊4: 機密逃殺》(The Bourne
Legacy)、2015年《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