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作樂──代代有愛主題曲
得獎歌曲MV八月中旬正式推出 宣揚爽樂家庭訊息
(2016年7月22日﹣香港)「家家作樂──代代有愛主題曲創作比賽」透過歌曲創作,讓參賽者深刻思考關愛家庭的意義。其中 6首得獎歌曲已於逾 100首原創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金、銀、銅獎、最佳歌曲演繹獎及觀眾至 LIKE大獎,並將製作成MV,以觸動人心的旋律和細膩的故事向公眾推廣家庭和睦的訊息,於八月十五日 正式在路訊通播放。
為鼓勵年青人關心家人,代代有愛實行以歌會友,除了贊助及支持ICMA 大專聯校歌唱比賽 2016和SUPERNOVA 2016 全港中學生超新聲歌唱大賽,於歌唱比賽活動中演繹部分得獎歌曲外,代代有愛更舉辦 Facebook 及Instagram照片上傳活動,以宣揚爽樂家庭關係。
金獎及「觀眾至LIKE大獎」得獎歌曲──《家傳愛心湯》
作詞人張滿源爲一名填詞人和演員,與其啟蒙老師甄燕鳴合作寫成《家傳愛心湯》。創作靈感源自一套名爲《流徙之女》 Sweet Mandarin的舞台劇。《流徙之女》講述三代女性——外婆、媽媽與 Helen流徙半生,泊岸英倫傳承家族的祖傳珍味。張滿源與作曲和編曲的徐沛昕聯想到每個家庭都會聚首一堂,回家喝湯,於是聯手譜寫出這首包含家庭中甜、酸、苦、辣的旋律與歌詞。《家傳愛心湯》講述無論生活如何起伏跌宕、家人之間縱有鴻溝爭執,只要有一碗注入濃情的愛心湯,就能溶化身心的冰冷,讓愛於每代流傳。 MV 中講述一對父子因小事鬧翻,母親和嫲嫲為了幫助他們修補關係,想出一個以 湯水而令家庭成員體諒對方的妙計,藉此帶出只要互相諒解、 好好溝通,便能化解家中矛盾的訊息。
銀獎得獎歌曲──《不要等愛成懷念》
由黃毅鵬一手包辦作曲及填詞,《不要等愛成懷念》的歌詞描述家人一直陪伴身旁,即使時代轉變,情濃不減半點,因此應該好好珍惜,不要等失去才懂得懷念。創作靈感源自 黃毅鵬的一個好朋友的經歷。朋友在嚴厲的管教方式下成長,令他對母親感到煩厭,入讀大學後便離家出走。無奈天意弄人,朋友母親的突然離世令他對當初離家出走的決定深感後悔,感嘆當日母親的嚴厲教育只是出於關愛,自己卻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個故事令黃毅鵬重新思考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人們往往以智能手機代替面對面的溝通,久而久之,親密的關系逐漸被社交媒體所取代。踏足社會後,與家人見面的次數更寥寥可數,溫馨的對話慢慢變成冷淡的文字。恰逢這次創作比賽是以家庭與愛作為主題, 黃毅鵬希望透過歌曲提醒大衆除了使用社交媒體外,亦要 多抽時間與家人溝通,即使只是回家吃 一頓簡單的晚餐,也能表達對家人的愛。MV 中講述故事主人翁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家人對她從不間斷的關心,她深感自己對家人的不足 ,於是邀請家人到自己的攝影棚拍攝家庭生活照,藉此帶出即使是簡單的事情,亦可以表達對家人的關懷及愛意。
銅獎得獎歌曲──《回家》 ,《盛宴》,《童憬》
最佳歌曲演繹獎得獎歌曲──《盾牌》
關於李錦記家族基金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營造關愛家庭環境及促進家庭和睦,對建立和諧社會至為重要。李錦記家族基金於 2008年成立,以推動爽樂家庭關係 為使命,是李錦記家族其中一個實踐思利及人核心價值觀的平台,透過建立「代代有愛學習平台」,讓大眾學習如何有效地與家人溝通,強化家庭關係以締造家庭凝聚力,共建一個跨代共融的社會。
李錦記家族深信營造關愛家庭環境及建立健康家庭以培養個人健康發展至為重要;基金創造及贊助不同的平台及活動 ,讓大眾學習如何有效地與家人溝通、表達關愛以強化家庭關係,成功實踐「代代有愛」。基金推廣「治未病」的健康家庭理念,相信如果家庭成員能在家庭生病之先及早產生警覺,並作出相應預防行動,將有效發揮健康家庭的潛在能力,建造和諧社會,造福社群。
關於「家家作樂──代代有愛主題曲創作比賽」
家庭像是一首音樂,每人奏著不同音符,卻能譜出旋律,組成和弦,編寫出窩心動人的歌曲。 為了尋找屬於「家」的樂曲,李錦記家族基金舉辦「家家作『樂』─代代有愛主題曲創作比賽」, 希望喚起喜愛音樂創作人士的創意,譜寫出「關愛家庭、跨代共融」的旋律與歌詞,成為「代代有愛」的主題曲,以觸動人心的歌曲向公眾推廣家庭和睦的訊息。比賽已 於2015年10 月至2016年1月期間順利舉行,收到逾100首以關愛家庭為主題 的參賽作品,專業評審從中選出了20首入圍歌曲,其中6首高水準 作品更獲各個獎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